趙州禪師是哪個朝代(趙州禪師與南泉禪師)

1. 趙州禪師是哪個朝代

1. 趙州禪師是哪個朝代

字面意思是:想要認識趙州和尚,就要了解他為什么八十歲了還要行腳。

行腳,又作游方、游行。謂僧侶無一定的居所,或為尋訪名師,或為自我修持,或為教化他人而廣游四方。游方之僧,即稱為行腳僧。

該句出自宋代釋智遇《趙州和尚贊 》。

眼似鼓椎,頭如木杓。

欲識趙州,八十行腳。

趙州禪師法名從諗,八十歲之時都還在行腳,一路行腳至趙州,這也是大家為什么稱它為“趙州禪師”而沒有叫從諗禪師。

2. 趙州禪師與南泉禪師

2. 趙州禪師與南泉禪師

《茶歌》全文共有390字

白玉蟾 〔宋代〕

【原文】

柳眼偷看梅花飛,百花頭上東風吹。

壑源春到不知時,霹靂一聲驚曉枝。

枝頭未敢展鎗旗,吐玉綴金先獻奇。

雀舌含春不解語,只有曉露晨煙知。

帶露和煙摘歸去,蒸來細搗幾千杵。

捏作月團三百片,火候調勻文與武。

碾邊飛絮捲玉塵,磨下落珠散金縷。

首山黃銅鑄小鐺,活火新泉自烹煮。

蟹眼已沒魚眼浮,垚垚松聲送風雨。

定州紅玉琢花甆,瑞雪滿甌浮白乳。

綠云入口生香風,滿口蘭芷香無窮。

兩腋颼颼毛竅通,洗盡枯腸萬事空。

君不見孟諫議,送茶驚起盧仝睡。

又不見白居易,饋茶喚醒禹錫醉。

陸羽作茶經,曹暉作茶銘。

文天范公對茶笑,紗帽龍頭煎石銚。

素虛見雨如丹砂,點作滿盞菖蒲花。

東坡深得煎水法,酒闌往往覓一呷。

趙州夢里見南泉,愛結焚香瀹茗緣。

吾儕烹茶有滋味,華池神水先調試。

丹田一畝自栽培,金翁姹女採歸來。

天爐地鼎依時節(jié),煉作黃芽烹白雪。

味如甘露勝醍醐,服之頓覺沉疴蘇。

身輕便欲登天衢,不知天上有茶無?!?/p>

3. 趙州禪師與趙王

趙州一生行腳,晚年八十多歲時,才在河北趙縣的觀音院落下腳來。有一天,他聽說南方的欽山禪師回答學人時,說了一句話:“ ※ 字腳邏遮,石上種油麻。”他想了好幾天,搞不明白這句話究竟是什么意思。他于是決定親往南方去請教,眾弟子一個勁地勸他,他說:“不行,南方有五味禪,我要去弄個明白!”于是,他獨自一人走了很遠的路途特地來到了欽山。欽山禪師當時才四十多歲,剛住持不久。一見面,趙州就問:“※ 字腳邏遮,石上種油麻,是何意旨?”欽山見到當代古佛來請教,更得意了,說:“你必須跪下禮拜我為師,我才告訴你。”趙州禪師二話沒說,立即跪下禮拜,站起來后又問:“※ 字腳邏遮,石上種油麻,是何意旨?”欽山答:“是你祖翁也不識!”

巖頭禪師過后聽說了這事后,喝斥欽山說:“你個后生仔,你讓他一位古佛向你禮拜!雖然道法平等,但他畢竟是八十高齡的人了,論僧臘也比你高多了。你小心短命絕嗣!”

趙州禪師為南泉法嗣,曹溪五代孫;欽山禪師,學法于洞山,曹溪七代孫。

注:※ 字腳邏遮,※這里有一個字,打不出來,上面一個“大”,下面一個“羊”字,只能用這個※符號代替。

4. 趙州禪師是哪個朝代人

云門胡餅趙州茶”出處

出自 宋代 釋紹曇 的《偈頌一百零二首》

云門餅:云門宗是禪宗五家七宗之一,以開山祖師云門文偃禪師而得名,云門餅又作云門胡餅,韶陽糊餅,系云門宗之祖云門文偃禪師與某僧有關。

趙州茶:趙州禪師是禪宗史上一位震古爍今的大師。趙州禪師以其證悟淵深,年高德劭而享譽當時中國的南北禪林。趙州茶警示學人學習佛法不是一個知性問題,而是一個實踐問題。對禪的體驗也同樣如此,就像要知道茶的味道,你必須親自去喝那茶。

5. 禪宗 趙州

“云門胡餅趙州茶”出處

出自 宋代 釋紹曇 的《偈頌一百零二首》

云門餅:云門宗是禪宗五家七宗之一,以開山祖師云門文偃禪師而得名,云門餅又作云門胡餅,韶陽糊餅,系云門宗之祖云門文偃禪師與某僧有關。

趙州茶:趙州禪師是禪宗史上一位震古爍今的大師。趙州禪師以其證悟淵深,年高德劭而享譽當時中國的南北禪林。趙州茶警示學人學習佛法不是一個知性問題,而是一個實踐問題。對禪的體驗也同樣如此,就像要知道茶的味道,你必須親自去喝那茶。

6. 趙州禪師活了多少歲

趙州禪是平常心的師傅,趙州禪顧名思義就是趙州和尚的禪,趙州和尚法號從捻,他生活在公元七七八年到公元八九七年,中國的中晚唐時期,活了一百二十歲。并且樹立了獨特的禪風,在禪學方面造詣很深,傳播佛法的時間長達四十年,影響很大。

7. 趙州禪師是哪個朝代的

柏林禪寺。

柏林禪寺是石家莊區(qū)域香火最旺的寺廟了,它位于石家莊趙縣縣城東南角,距石家莊30公里,始建于東漢末年(196年~220年),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古代稱觀音院,宋代稱為永安院,金代稱柏林禪院,自元代起稱為柏林禪寺至今。據(jù)說在元朝時寺院內柏樹成林,所以有"柏林"一名。

柏林禪寺在古代一直是燕趙一帶的佛教中心,唐代名僧三藏禪師赴印度學習前曾在這里學經一年有余。柏林禪寺歷史上高僧眾多,有唐朝的趙州禪師、宋代的歸云老人、元代的月溪禪師、魯云禪師等。

8. 唐朝趙州禪師

這首詩是描寫唐朝一位很風趣的趙州從諗禪師悟道的事情。有一次,一位初學佛法的弟子,向他問了一個問題:“末劫時,還有沒有這個?”在佛教認為這個世界必定要經過成、住、壞、空四大劫,到了末劫的時候,我們這個人會不會壞?還有沒有業(yè)識?

趙州禪師回答說:“會壞?!?/p>

弟子聽了之后,接著又問:

“如果‘這個’會壞的話,那怎么辦呢?我們就隨他去嗎?”

趙州禪師不在意地說:“隨他去!”

弟子聽了禪師的話后,內心感到非常懷疑。而趙州禪師自己后來想想,也不敢確定剛才回答的話是否恰當?惴惴不安,始終無法安心。于是趙州和尚為了求得內心的安定,跋涉千山萬水,到處去參究正確的答案,而留下了“一句隨他語,千山走衲僧”的佳話。

9. 趙州和尚是什么宗

地址:趙縣柏林禪寺   時間:2月4日至8日:春節(jié)共修法會。2月11日至17日:上元節(jié)吉祥法會(拜藥師懺,正月十五凌晨齋天)  簡介: 趙縣古稱趙州,燕南重地,冀北名區(qū)。座落在古城東南隅,與“天下第一橋”——趙州橋古稱安濟橋遙遙相望的趙州觀音院,就是今天的柏林禪寺。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這座古剎雖幾經興衰,卻仍然香火綿延,高僧輩出。據(jù)僧傳記載,著名的譯經大師玄奘法師在西行印度取經之前,曾來此從道深法師研習《成實論》。晚唐時,禪宗巨匠從諗禪師(趙州和尚)在此駐錫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響深遠的“趙州門風”,柏林禪寺因此成為中國禪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  柏林禪寺始建于漢獻帝建安年間196-220年,古稱觀音院,南宋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禪院,自元代起即稱柏林禪寺。滄桑幾度,香火綿延,這座古剎迄今已經過1700多年的歷史變遷。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