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茅臺一般多少度,土窖酒高度好還是低度好

1,土窖酒高度好還是低度好

土窖酒的話高度酒比低度酒要好。
這個根據個人的飲酒喜好而定。
不分度數的高低,關鍵得看制酒的原材料是什么。

土窖酒高度好還是低度好

2,一般來說自釀土燒白酒的度數是多少

自釀白酒酒度在50度左右。這個酒度可以測量的,有非常準確的酒精計、溫度計配合測量的方法、步驟。
發(fā)酵期14天左右,14天能夠控制低溫發(fā)酵,出酒率相對較高,釀造的白酒口感好。 當然,根據自己釀酒工藝、習慣而定更佳。

一般來說自釀土燒白酒的度數是多少

3,我收藏一瓶53度茅臺054L土黃色瓶廠址是中國茅臺酒廠出品

100
你的是醬瓶茅臺,比普通茅臺值錢,看你說的53度茅臺,0.54L,土黃色瓶中國茅臺酒廠出品應該是87年的,價值在10000元左右!
你好,我這有一瓶1983年的飛天茅臺53度,0.54l,請問現在值多少錢?

我收藏一瓶53度茅臺054L土黃色瓶廠址是中國茅臺酒廠出品

4,飛天茅臺和茅臺的區(qū)別是什么

第一,貴州茅臺口味醬香突出,酒體醇厚,豐滿協(xié)調,回味悠長;飛天茅臺用先進釀制工藝,科學降度而成。第二,貴州茅臺用于內銷,外觀比較符合國人美學;飛天茅臺是用于外銷的,為了彰顯國酒品牌的品質,包裝顯得非常高檔。第三,貴州茅臺無需出口稅費,價格相對合理;飛天茅臺就要向貴州糧油進出口公司支付一定的商標費。一般通常說的茅臺酒特指由貴州茅臺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高檔茅臺酒,從商標上說包括飛天和五星,這兩種酒在制作工藝上是完全一樣的,很可能是同一批酒,包裝上不同,價格相差10左右。50年代為區(qū)分出口和內銷,創(chuàng)了這倆牌子,因為五星不能出口,因此就讓飛天出口,五星內銷,當然現在已經沒有這個區(qū)別了,國內市場上大家買茅臺,往往也是飛天,因為飛天在包裝上看著更大氣舒服些。飛天茅臺和五星茅臺的區(qū)別是什么?1、商標不同:五星茅臺使用的是麥穗圍繞著五星的商標,也是茅臺酒最初的商標。飛天茅臺為了出口使用了敦煌壁畫中的飛天仙女作為商標。2、包裝不同:飛天茅臺的外觀比五星茅臺要精美,飛天茅臺在1958年就配上紅票帶了,而五星茅臺到了1991年才配上紅飄帶。在包裝材質這塊飛天茅臺也要更好,當時用于內銷的金輪牌茅臺(五星茅臺前身),使用的酒瓶為土陶瓶,而飛天茅臺則是白瓷瓶。3、收藏價值不同:早期飛天茅臺主要用于出口,國內很難買到,所以早期的飛天茅臺現存量很少。物以稀為貴,所以同等年份、同等品相的飛天、五星,飛天價格會更高。

5,人喝白酒最大的極限

飲適量白酒,使循環(huán)系統(tǒng)發(fā)生興奮效能。有失眠癥者睡前飲少量白酒,有利于睡眠,并能刺激胃液分泌與唾液分泌,起到健胃作用。白酒有通風、散寒、舒筋、活血作用,例如紅花酒治療血淤性痛經癥,龜肉酒治療多年咳嗽,蛇血酒補養(yǎng)氣血,桔子酒、桃仁酒治療腎虛腰痛等。   白酒能安神助眠: 白酒中的成分很復雜,僅茅臺酒中的香味素就多達70余種,這些物質中有不少是人體健康所必需的。有失眠癥者睡前飲少量白酒,有利于睡眠,并能刺激胃液與唾液分泌,起到健胃的作用。此外,適量飲用白酒還有通風散寒、舒筋活血的作用。但是,由于白酒度數較高,千萬別過量飲用,否則容易造成酒精中毒,損害肝臟和腦細胞;孕婦大量飲酒還會危害胎兒的健康?! 【频闹饕煞菔蔷凭?,化學名叫乙醇。乙醇進入人體,能產生多方面的破壞作用?!  ?1)血液中的乙醇濃度達到0.05%時,酒精的作用開始顯露,出現興奮和欣快感;當血中乙醇濃度達到0.1%時,人就會失去自制能力。如達到0.2%時,人已到了酩酊大醉的地步;達到0.4%時,人就可失去知覺,昏迷不醒,甚至有生命危險?!  ?2)酒精對人的損害,最重要的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它使神經系統(tǒng)從興奮到高度的抑制,嚴重地破壞神經系統(tǒng)的正常功能。過量的飲酒就是損害肝臟。慢性酒精中毒,則可導致酒精性肝硬化?!  〈送饴跃凭卸?,對身體還有多方面的損害。如可導致多發(fā)性神經炎、心肌病變、腦病變、造血功能障礙、胰腺炎、胃炎和潰瘍病等,還可使高血壓病的發(fā)病率升高。還有人注意到,長期大量飲酒,能危害生殖細胞,導致后代的智力低下。常飲酒的人喉癌及消化道癌發(fā)病率明顯增加。
半斤八兩.
土茅臺最流行了,但是要自己釀的玉米的后坐力很威,米酒也要自己用土酒餅釀的夠威力!啤酒太脹肚皮也很浪費錢,不過全世界都喜歡,正宗的紅酒沒有錢,白酒是北方人的強項我們南方人也有人能喝不過總體不是老北的對手,我還是喜歡自己釀制的土茅臺哈哈,酒要看個人的愛好能者多勞,酒多傷身.
因人而易.

6,白酒度的衡量標準

白酒沒有統(tǒng)一的國家標準和部頒標準,各省(市)都是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省定標準或本企業(yè)、本產品的標準。白酒的感官質量標準和理化指標一般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 感官標準 感官標準是通過品嘗來鑒定白酒質量的優(yōu)劣。我國白酒的評定標準包括色、香、味三個方面。 1.色: 白酒是蒸餾酒,應是無色、清亮、透明、無沉淀雜質、無懸浮物,尤其不得有毛刷、機油、小蟲等惡性懸浮物。 2.香: 普通白酒要有醇香。各名優(yōu)白酒和地方名酒,都有自己的香型風格特點。香的感官質量標準包括香氣的濃淡程度,香氣是否純正,有無異香及其它邪雜氣味等。白酒按確定的香型風格標準分為清香(汾香)、米香、濃香(瀘香)、醬香(茅香)四種基本香型。具有濃、醬兩種香型的稱為“兼香”,又稱“其它香”。在評定香氣時,根據白酒各自的香型特點,又分聞香、進口香、余香等。例如,汾酒以清香純凈,飲后有余香作為標準。 3.味: 味是指白酒的口味或風味。普通白酒的質量標淮要求口味醇和,糠味極小,無其它邪味。白酒的邪味包括很重的暴辣味、糠腥味、霉苦味、土腥味等。名優(yōu)白酒,地方名酒,各有自己規(guī)定的口味質量標準,如入口綿,落口甜,醇正尾凈,回甜爽口,清冽甘爽,柔和圓潤等。 (二) 理化指標 白酒的理化指標,除衛(wèi)生指標由國家統(tǒng)一規(guī)定以外,其余質量指標,有各省(市)規(guī)定的標準或報請省(市)批淮的企業(yè)標準。有關理化指標,因釀酒原料不同,應分別規(guī)定如下: 1.酒度 多數糧食酒規(guī)定的酒度為65±0.5(V/V,20℃/20℃)或60°以上的各種標準,名優(yōu)白酒也各有自己的酒度標淮。近年來發(fā)展的低度酒,一般在40度以下。 2.總酸(以乙酸計,克/100毫升)一般規(guī)定為0.08—0.1克左右。 3.總酯(以乙酸乙酯計,克/100毫升)一般規(guī)定不小于0.05—0.08克。 4.總醛(以乙醛計,克/100毫升)一般規(guī)定不大于0.03克。 5.衛(wèi)生指標 據1978年5月1日公布試行的蒸餾酒GBn—47—77規(guī)定,有關衛(wèi)生指標是以60度蒸餾酒計,高于或稍低于60度的按60度酒折算。其衛(wèi)生指標如下: ①甲醇(克/100毫升):糧谷類原料不得超過0.04克;薯干原料及代用原料不得超過0.15克。 ②雜酵油(克/100毫升):不得超過0.15克。 ③氰化物(毫克/100毫升,以HCN計):木薯原料不得超過5,代用原料不得超過2。 ④鉛(毫克/1000毫升,以Pb計):不得超過1?,F列舉幾種白酒質量標準如下,供參考。 (一) 汾酒 1.感官指標: ①色:無色、清亮、透明; ②香:清香、純凈; ③味:口味醇正、入口綿、落口甜、柔和爽口,飲后有余香,具清香型的白酒獨特風格。 2.理化指標: ①酒度(v/v20℃/20℃)65±0.5°; ②總酸(以乙酸計,克/100毫升)不大于0.1克; ③總酯(以乙酸乙酯計,克/100毫升)不小于0.3克; ④總醛(以乙醛計,克/100毫升)不大于0.03克; ⑤雜醇油(以異戊醇計,克/100毫升)不大于0.20克; ⑥甲醇(克/100毫升)不大于0.04克; ⑦糠醛(克/10Q毫升)不大于0.0008克; ⑧固形物(克/100毫升)不大于0.04; ⑨鉛(p.p.m)不大于0.3。 (二) 糧白酒 以山西省輕工業(yè)局企業(yè)標準晉Q/QB 3—73為例: 1.感官標準: 無色透明,無沉淀,無懸浮物,有白酒醇香,醇和。 2.理化指標: ①酒度61°以上(V/V,20℃/20℃); ②總酸(乙酸計,克/100毫升)0.1克以下; ③總酯(乙酸乙酯計,克/100毫升)0.08克以上; ④總醛(乙醛計,克/100毫升)0.03克以下; ⑤甲醇(克/100毫升)0.04克以下; ⑥雜醇油(異戊醇計,克/100毫升)0.15克以下; ⑦鉛(毫克/升)1毫克以下。 (三) 薯干酒 以山東省輕工業(yè)廳企業(yè)標準魯Q/QB36—66為例: 1.感官標準: 無色透明、無沉淀、無懸浮物、具白酒醇香,醇正無異味。 2.理化指標: ①酒度(V/V,20℃/20℃)不低于62度; ②總酸(乙酸計,克/100毫升)不大于0.1克; ③總酯(乙酸乙酯計,克/100毫升)不小于0.05克; ④總醛(乙醛計,克/100毫升)不大于0.015克; ⑤雜酵油(異戊醇計,克/100毫升)不大于0.2克; ⑥甲醇(克/100毫升)不大于0.12克(爭取達到); ⑦鉛(毫克/升)不大于1毫克。

7,古代的白酒有幾度

古代的白酒就和現在的酒釀差不多,頂多就有點酒的味道,酒精含量更是少的可憐,要不古人怎么可以千杯不醉呢! 中國白酒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餾酒之一(其余五種是白蘭地、威士忌、郎姆酒、伏特加和金酒)。中國白酒在工藝上比世界各國的蒸餾酒都復雜得多,原料各種各樣,酒的特點也各有風格,酒名也五花八門。 中國白酒在飲料酒中,獨具風格,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白酒相比,我國白酒具有特殊的不可比擬的風味。酒色潔白晶瑩、無色透明;香氣宜人,五種香型的酒各有特色,香氣馥郁、純凈、溢香好,余香不盡;口味醇厚柔綿,甘潤清冽,酒體諧調,回味悠久,那爽口尾凈、變化無窮的優(yōu)美味道,給人以極大的歡愉和幸福之感。 我國白酒的酒度早期很高,有67°、65°、62°之高。度數這樣高的酒在世界其他國家是罕見的。近幾年,國家提介降低白酒度數,有不少較大的酒廠,已試制成功了39°、38°等低度白酒。低度白酒出現市場初期,大多數消費者不太習慣,飲用起來總覺著不夠味,“勁頭小”。90年代初,城市消費者已經開始習慣低度白酒,在宴席上已經逐漸成為一個較好的品種了。 白酒以前叫燒酒、高糧酒,建國后統(tǒng)稱白酒、白干酒。為什么叫白酒、白干和燒酒?白酒就是無色的意思,白干酒就是不摻水的意思,燒酒就是將經過發(fā)酵的原料入甑加熱蒸餾出的酒。 白酒的名稱繁多。有的以原料命名,如:高粱酒、大曲酒、瓜干酒等,就是以高粱、大曲、瓜干為原料生產出來的酒。有的以產地命名,如:茅臺、汾酒、景芝白干、曲阜老窖、蘭陵大曲等。有的以名人命名,如:杜康酒、范公特曲等。還有的按發(fā)酵、貯存時間長短命名,如:特曲、陳曲、頭曲、二曲等。二鍋頭、回龍酒等,則又是以生產工藝的特點命名的。二鍋頭是我國北方固態(tài)法白酒的一種古老的名稱?,F在有的酒仍叫二鍋頭?,F在的二鍋頭是在蒸酒時,掐頭去尾取中間餾出的酒。真正的二鍋頭系指制酒工藝中在使用冷卻器之前,以古老的固體蒸餾酒方法,即以鍋為冷卻器,二次換水后而蒸出的酒。所謂回龍酒,就是將蒸出的酒重烤一次,即為回龍酒。 我國白酒起源于何時,眾說不一,尚無定論。 一種說法,起源于詔代,在唐代文獻中,燒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現。李肇(公元806年)寫的《國史補》中的:“酒則有劍南之燒春”(唐代普遍稱酒為“春”);雍陶(公元834年)詩云:“自到成都燒酒熱,不思身更入長安?!笨梢娫谔拼瑹浦褟V泛流傳了。田錫寫的《曲本草》中說:“暹羅酒以燒酒復燒二次,入珍貴異香,其壇每個以檀香十數斤的煙熏令如漆,然后入酒,臘封,埋土中二三年絕去燒氣,取出用之?!壁w希鵠寫的《調燮類編》中說:“燒酒醉不醒者,急用綠豆粉粉蕩皮切片將筋撬開口,用冷水送粉片下喉即安”(卷二);他又說:“生姜不可與燒酒同用。飲白酒生韭令人增病。飲白酒忌諸甜物”(卷三)。 以上引文中所說的“燒酒”、“蒸酒”、“白酒”,是否就是今天的白酒?單從名字相同還不可定論。有人認為我國民間長期相沿,把蒸酒稱為燒鍋,燒鍋生產的酒即為燒酒。但燒鍋之名起源于何時,尚待考證。故白酒起源唐代,其論據尚欠充分。 另一種說法,元代時(1271—1368年)由國外傳入。 元時中國與西亞和東南亞交通方便,往來頻繁,在文化和技術等方面多有交流。有人認為“阿刺古”酒是蒸餾酒,遠從印度傳入。還有人說:“燒酒原名‘阿刺奇’,元時征西歐,曾途經阿刺伯,將酒法傳入中國。”章穆寫的《飲食辨》中說:“燒酒,又名火酒、‘阿刺古’?!⒋坦拧Z也?!爆F有人查明“阿刺古”、“阿刺吉”、“阿刺奇”皆為譯音,是指用棕櫚汗和稻米釀造的一種蒸餾酒,在元代曾一度傳入中國。 再一種說法,是明代藥物學家李明珍(1518—1593年)在《本草綱目》中所寫:“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chuàng),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敗之酒皆可蒸燒。近時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曲釀甕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這段話,除說明我國燒酒創(chuàng)始于元代之外,還簡略記述了燒酒的釀造蒸餾方法,故人以為可信。 參考資料:百度知道
古代沒有白酒
說起釀酒,最早的還是兩河流域,公元前6000年就有寫在黏土板上的啤酒制作配方---這塊土板現在應該還在芝加哥大學的Oriental Institute,那里囤積了不少兩河流域的文物。而在中國,大致在公元前5000到3000年的仰韶文化可能已經出現了谷物釀酒,中國的釀酒技術和西方一直不同, 仰韶、龍山時期的古人應該是用蘗釀的酒,蘗就是發(fā)芽的谷粒,釀出的是黃酒。后來古人們逐漸掌握了用酒曲釀酒的方法,秦漢時雖然仍然用蘗造酒,但是大量的造酒開始用酒曲,前陣子還在《漢書·食貨志》上讀到:一釀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那位有興趣模仿一下古酒可以試一試:)事實上,用蘗釀出的酒被稱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說“小人之交甘若醴”,而用曲釀造出來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酒的味道因為制作工藝的不同而所有不同。但是醴和那時的酒都是黃酒。 南北朝時,制酒曲的工藝日益完善,當時的一部奇書《齊民要術》上記載了很多種制曲的方式,這些方式現在有不少還用在造高粱酒里。唐宋時有了紅曲,釀造出來了“紅酒”,不知道古書里說的女兒紅是不是就是這種就,不過紹興的狀元紅應該不是,那酒俺喝過,其實不紅,顏色是橙黃色的 前面說到曲釀酒只能得到酒精度是10%到18%的酒,古人曾經想用酒代水再釀酒以希望得到更高的濃度,可是不成,因為酒精是酵母菌糖代謝的產物,對酵母菌的發(fā)酵有一定抑制作用,當酒精成分達到10%左右時,酵母菌就停止繁殖,發(fā)酵過程也就隨之放慢。即使是耐酒精能力很強的酵母菌,耐酒精度也不會超過18%,所以就是以酒代水二次發(fā)酵,也得不到度數更高的酒了。 到了元朝,出現了蒸餾酒也就是燒酒,把酒曲發(fā)酵釀造的酒再蒸餾一下,得到度數更高的酒,大致酒精度有50%,這和現在的酒比較相似了,如果想感受一下,去個北方小城(最好是山西的)要二兩“兩毛燒”,體會一下古酒的味道。小作坊兩毛燒的做法和古法差不多,不過現在可能不止“兩毛”那么便宜了吧:)說燒酒是元朝時才有的,是依照李時珍的紀錄,不過在白居易等人的詩里已經有了“燒酒”一詞,并且對山西汾酒歷史的考證似乎說明早在元以前的南北朝時就有燒酒了,因此武松三碗不過崗有可能是早期的燒酒吧,不然十幾度的酒不會有那么大的力量。 總結一下,用蘗釀的酒度數非常低,味道也很甜,宋應星說“后世嫌醴味薄,遂至失傳”;用曲釀造的酒度數大致在十幾度,味道因酒曲的制作工藝不同而不同,因為酒曲中一般加入的有草藥,不夠味道要更辛辣些,比較類似現在的紹興黃酒;蒸餾后的燒酒度數很高,大約有50% 左右,所以就更辣了,呵呵,現在仍有燒酒,不妨一試。 古人喝的酒是低度酒。武松喝的十八碗酒相當于是二斤56度的二鍋頭。 古代的酒度數較低,所以酒具多數比較大,到現則度數高,酒具也精致小巧。 古代的酒,度數很低,為了表示豪爽,一飲而盡也是常見的。杜甫《飲中八仙歌》中,李適之飲酒的風貌是「飲如長鯨吸百川」,這何止是一飲而盡?因此關鍵是酒的度數?,F在的宴席上常以「干杯」勸酒,實際上喝高度數的酒是很難做到「干杯」的。
古代的白酒肯定沒有現在白酒那么高度,那時候都是純糧食酒,不像現在有很多是工業(yè)酒精勾兌的。度數應該在26度左右。純糧食酒好喝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