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庸的祖籍是
金庸(1924年農(nóng)歷2月初6 ——)。金庸祖籍為江西省婺源縣,1924年出生在浙江海寧1937年,金庸考入衢州一中,離開家鄉(xiāng)海寧。1939年,15歲的金庸和同學一起編寫了一本指導學生升初中的參考書《給投考初中者》,暢銷內地。
這是此類書籍在中國第一次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書。1941年日軍攻到浙江,金庸進入聯(lián)合高中,那時他17歲,臨畢業(yè)時因為寫諷刺黑板報《阿麗絲漫游記》被開除。
(另一說是寫情書。)1944年考入重慶國立政治大學外文系,因對國民黨職業(yè)學生不滿投訴被勒令退學,一度進入中央圖書館工作,后轉入蘇州東吳大學(今蘇州大學)學習國際法。
抗戰(zhàn)勝利后回杭州進《東南日報》做記者,1948年在數(shù)千人參加的考試中脫穎而出,進入《大公報》,做編輯和收聽英語國際電訊廣播當翻譯。
不久《大公報》香港版復刊,金庸南下到香港。
2. 金庸的祖籍是什么地方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鏞,生于浙江省海寧市。
3. 金庸的祖籍是河南還是江西
1、梁羽生(1924.3.22~2009.1.22),本名陳文統(tǒng),中國著名武俠小說家,與金庸、古龍并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
2、古龍,本名熊耀華,籍貫江西,1938年6月7日生于香港。著名武俠小說家,新派武俠小說泰斗,與金庸、梁羽生并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
古龍把武俠小說引入了經(jīng)典文學的殿堂,將戲劇、推理、詩歌等元素帶入傳統(tǒng)武俠,又將自己獨特的人生哲學融入其中,使中外經(jīng)典镕鑄一爐,開創(chuàng)了近代武俠小說新紀元,將武俠文學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峰。代表作有《多情劍客無情劍》、《絕代雙驕》、《浣花洗劍錄》等。
3、臥龍生,本名牛鶴亭,河南鎮(zhèn)平人,1930年生。幼年從軍失學,但自幼喜讀武俠小說,頗有才思。臺灣武俠“四大天王”及“三劍客”之一,在古龍之前被稱為“武俠泰斗”。
他的作品,早期是取法于舊武俠“北派五大家”,而以“通俗趣味”大受歡迎;1965年以后,改走“半傳統(tǒng)半新潮” 路線,作品卻漸不如前。至今已寫了39部武俠小說,名列“臺灣十大武俠小說家”之首。代表作有《飛燕驚龍》、《玉釵盟》、《無名蕭》、《金劍雕翎》、《岳小釵》、《仙鶴神針》等。
4、溫瑞安,籍貫廣東梅縣,1954年1月1日出生于馬來西亞霹靂州,臺灣大學中文系肄業(yè)。港臺武俠小說作家,與金庸、古龍、梁羽生并列為新武俠四大宗師(人稱金、古、梁、溫四大家),筆名有溫涼玉、舒?zhèn)b舞、王山而、項飛夢、溫晚、柳眉色、風玲草等。代表作有《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zhèn)b》系列、《說英雄誰是英雄》系列、《刀叢里的詩》、《布衣神相》等。
4. 金庸的祖籍是婺源古村
金庸的哥哥是查良錚。
查良錚不是金庸的親兄弟,金庸有五兄弟,分別是:查良鏗、查良鏞、查良浩、查良棟、查良鈺,《連城訣》的〈后記〉中曾提到過金庸的哥哥,應該是查良鏗。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出生于中國浙江省海寧市袁花鎮(zhèn),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他是華人知名的武俠小說作家、評論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名譽副主席。徐志摩是其表兄。金庸其家為書香門第,世居海寧縣(現(xiàn)為海寧市)袁花鎮(zhèn),金庸的祖輩是康熙年間的著名詩人查慎行與查升。
5. 金庸的祖籍是江西還是安徽的
金庸的籍貫是中國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鏞,生于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yè)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進入上?!洞蠊珗蟆啡螄H電訊翻譯。1948年,畢業(yè)于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并被調往《大公報》香港分社 。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并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創(chuàng)辦《明報》 。
1985年起,歷任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政治體制小組負責人之一,基本法咨詢委員會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籌備委員會委員。
1994年,受聘北京大學名譽教授 [6] 。2000年,獲得大紫荊勛章。2007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榮譽教授 。2009年9月,被聘為中國作協(xié)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同年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2010年,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6. 金庸的祖籍是哪里人
金庸的籍貫是浙江省海寧市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寧市,
職業(yè):
作家,學者,企業(yè)家,社會活動家
主要成就:
大英帝國官佐勛章勛銜、法國文化部法國藝術及文學司令勛銜、法國政府榮譽軍團騎士、英國牛津大學董事會成員、香港大紫荊勛章、香港文學創(chuàng)作終身成就獎
代表作品:
《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雪山飛狐》等
其他成就:
當代文豪金龍獎,法國政府榮譽軍團騎士勛銜(1992年),英國政府OBE勛銜(1981年),文學創(chuàng)作終身成就獎
7. 金庸的祖籍是婺源哪里
婺源名人較多,主要有理學家教育家朱熹,鐵路之父詹天佑,前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著名小說家金庸等名人。出進士522人,仕宦2665人,歷代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入選《四庫全書》。 何溥(922—1019),字令通,號潛齋,晚號紫霞老人,北宋初年,南唐國師何溥(字令通)因得罪皇帝遭貶至海寧縣縣令,今(休寧縣)縣令,后定居婺源芙蓉峰。 朱弁 南宋名臣、詩人朱弁,字少章,號觀如居士,婺源縣城人 朱弁。太學生出身。建炎元年,高宗計議遣使金國,問候被羈金國的徽、欽二帝。朱弁奮身自薦,受詔為候補修武郎、右武大夫、吉州團練使職,充當河東大金軍前通問副使,于次年正月偕同正使王倫前行。至紹興十三年,宋金和議成,始歸朝。朱弁羈金十六載,堅貞不屈,高宗詔為“忠義守節(jié)”,有司提議論朱弁之功應晉升數(shù)級,但秦檜專權,僅授奉議郎。紹興十四年四月病逝。弁一生善文學,學問精博,詞氣雍容,羈金國期間,詩多懷念故國。著有《曲洧舊聞》、《風月堂詩》等。 朱熹 南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朱熹的祖籍是婺源,字元晦,又字促晦,號晦庵,別號紫陽,小名沈郎,小字季延。父朱松,宋政和八年進士,外任福建政和縣尉。朱熹于南宋建炎四年九月十五日在尤溪出生。7歲還不會走路。十四歲喪父,隨母祝氏定居福建崇安五里夫。朱熹曾于紹興二十年春和淳熙三年二月,兩次回婺源故里省親掃墓,今“文公山”上的古杉群即朱熹手植。 何如寵(1569—1642),字康侯,號芝岳,桐城人祖籍婺源。明神宗萬歷二十六年(1598)進士,是明末宰相。 江永 清代著名的經(jīng)學家、音韻學家江永,字慎修,又字慎齋,婺源江灣人。 所注疏的《十三經(jīng)》,對“三禮”(周禮、儀禮和禮記)精思博考,發(fā)現(xiàn)前人所未發(fā)現(xiàn)之處。乾隆初,儒臣篡修《三禮疏》,禮部取江永所著《禮經(jīng)綱目》考訂,并請江永赴京答解疑義。更服承朱熹之學,取陽儒陰釋各家之說辨析校正,深究力行,以“孝、悌、仁、讓”為先。被收入《四庫全書》著作二十七部。終年八十二歲。 詹天佑,字眷成,婺源廬坑人。中國最早的杰出的鐵道工程專家。于清咸豐十一年三月十七日在廣東省南??h出生。童年在私塾讀書。12歲時被清政府選為第一批留美幼童出國求學??既胍敶髮W。光緒十四年,任中國鐵路公司工程師。民國元年,被公選為“中華工程師學會”會長。民國三年,任粵漢川路督辦,交通部總長。民國八年,任協(xié)約國監(jiān)督遠東鐵路會議代表兼該會技術部之中國代表。詹天佑的一生,為中國鐵路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金庸,原名查良鏞,華人最知名的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yè)家、政治評論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名譽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榮銜“大紫荊勛章” 獲得者,華人作家首富。金庸與古龍、梁羽生并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他在1948年移居香港,是香港明報創(chuàng)辦人,并著有“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等14部武俠小說,作品亦被改編成影視劇集、游戲、漫畫等產(chǎn)品,膾炙人口。金庸小說深受歡迎,不少文壇才子和讀者都提筆撰寫書評,形成「金學」研究的風潮。 江澤民,生于1926年8月17日,江蘇省揚州市人。祖籍婺源。1943年起參加地下黨領導的學生運動,194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47年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自幼喜愛篆刻藝術,讀書。夫人:王冶坪,生于1928年,江蘇揚州人。畢業(yè)于上海外國語學院。曾任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文書、副主任、主任,現(xiàn)已退休。他們有兩個兒子。
8. 金庸的祖先是誰
伊璜先生,正是金庸先祖査繼佐
明末清初,浙江一戶姓莊的大戶人家編了本《明史輯略》,請了16位名士幫忙修訂。査繼佐也收到了邀請,但他生性謹慎,并未答應。書成之后,為了擴大名氣,莊家自作主張,將査繼佐的名字列在修訂者之中。此書大量刊印,流傳甚廣。清初權臣鰲拜以書中有“諷刺朝廷”的內容為由,下令徹查,殺戮上百人,査繼佐以“大逆罪”被判腰斬。幸好之前査繼佐早早地就上書浙江官員,聲明自己并不知情,再加上與康熙關系密切,幾經(jīng)周折,他才被放出來,海寧査家僥幸免罪。
幾十年后,康熙去世,雍正即位,査家再也沒有這樣的好運氣了。查家的轉折發(fā)生在雍正年間,查慎行的弟弟查嗣庭去江西做考試官禮部侍郎査嗣庭在江西主持鄉(xiāng)試,出的考題中有一個“止”字,“止”,正是去掉了“雍正”之首,犯了“砍皇頭”的大忌。査嗣庭入獄,査家300余名男丁被殺、被流放,女人全部罰為奴仆。比扼殺生命更狠辣的,是扼殺査家的科考機會。雍正以“出了査嗣庭這樣的士林敗類”為由,下令浙江6年之內不許進行會試。詩文盡毀,書生無路,這才是査家真正的滅頂之災。
這場文字獄的背后,還有更深的政治恩怨。査嗣庭的才華,深受雍正舅舅隆科多的賞識。隆科多因為在雍正爭奪皇位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一直居功自傲。雍正坐穩(wěn)皇位后,對這個跋扈的舅舅不能忍受,開始清算隆科多一黨,受到隆科多賞識的査嗣庭自然在劫難逃。
“科場案”奪走了査家數(shù)人的生命,據(jù)說最后活著回到海寧的,只有査嗣庭哥哥一家4口,但它沒有摧毀查氏的文氣。査慎行從此不再入朝為官,一是醉心寫詩,培育出一個新的査氏家族詩人群體,這批人出了100多部著作,到乾隆年間,其中一部分被收入《四庫全書》。二是醉心藏書,査慎行建起的“得樹樓”,加上査家歷代傳下來的“澹遠堂”、“雙遂堂”、“查浦書屋”等,組成了一個龐大的家族圖書館。
所以說查伊璜是最早的祖先,,他的后代是査嗣庭與查慎行,査嗣庭一家被族了,剩下查慎行是金庸
9. 金庸的祖籍是江西婺源還是安徽查濟
確切說祖籍是江西婺源,但是都寫為浙江海寧。(他后來才遷到浙江海寧的。)金庸,原名查良鏞,浙江海寧人,1948年移居香港。在上世紀90年代,在海外查氏后裔的推動下,浙江海寧查氏有了重修家譜的動議。在整理查閱祖宗纂修的《海寧查氏族譜》時,發(fā)現(xiàn)海寧查氏始祖查瑜是從安徽婺源(今屬江西)遷來的,便發(fā)函與婺源的查氏聯(lián)系?! 『幉槭系膶じ玫芥脑床槭系姆e極回應。《婺源查氏宗譜》記載:“查姓,出自姜姓,為炎帝后裔。北宋太祖乾德元年(公元963年),查文徵隱居婺源城西查公山,他是婺源查氏一世祖。十八世查瑜于元順帝至正十七年(1357年),偕妻兒等翻過村北浙嶺,來到浙江省海寧縣袁花里龍山查家橋,查瑜是海寧查氏一世祖?!庇纱?,婺源查氏與海寧查氏一脈相連?! ?005年2月,《環(huán)球》雜志駐香港記者廖翊在《金庸:知識分子要有入世精神,我一生都在學以致用》訪談中。金庸說:“我和你算得上老鄉(xiāng)——我的祖籍是江西婺源,后來才遷到浙江海寧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