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包也是浪費不是?,F(xiàn)在主家很少主動讓人去打包,那是因為每桌的人都會自覺的打包。如今生活水平都提高,吃完飯主要把肉類來打包,白酒飲料順手捎,白饃沒人要,這也是延續(xù)以前的傳統(tǒng),農(nóng)家人覺得正常都不笑,來了個外地小編直摸后腦勺。除了桌面的剩菜,盛裝菜的桶和盆一般都會有剩的,然后主家都會讓親戚去打包。
回農(nóng)村老家坐酒席,看到很多人除了打包,還把白酒和飲料一起帶走,這樣好嗎?
幾十年前,糧食欠,農(nóng)村辦酒席,打紅點的白饃不能上太早,這個揣,那個藏,有多少也不夠上,誰也不笑話誰,興這個那就是風尚。如今生活水平都提高,吃完飯主要把肉類來打包,白酒飲料順手捎,白饃沒人要,這也是延續(xù)以前的傳統(tǒng),農(nóng)家人覺得正常都不笑,來了個外地小編直摸后腦勺。哈哈哈哈!節(jié)約光榮,浪費可恥,國家政府提倡有教導,農(nóng)村的光盤行動比政策還行的早,真是不謀而合,很好很好很好!這個小編很啰嗦,一直追著問這樣好嗎?我再重復一句,這樣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媽媽參加婆家親戚婚禮,打包飯菜還把桌上的白酒和散煙拿走,我該怎么辦?婆家怎么看?
我覺得,沒問題,一點問題都沒有。題主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疑問,難道覺得媽媽的行為丟你臉面了?我們這邊辦喜酒,每張桌子的人都會把飯菜打包走。這并不是提倡飯桌節(jié)儉后才出現(xiàn)的,而是一直是這樣的。從記事起,那時候的紅白喜事都是在主家里,由廚藝不錯的親戚撐勺。煮好的菜都是放在大的桶或盆里。除了桌面的剩菜,盛裝菜的桶和盆一般都會有剩的,然后主家都會讓親戚去打包。
這種習慣,很好的延續(xù)了下來?,F(xiàn)在主家很少主動讓人去打包,那是因為每桌的人都會自覺的打包。不打包也是浪費不是。至于酒和煙。我們這邊也是有的,沒上桌前,主家就放在桌子上了,目的還是用來招待親朋的。那你說,飯都吃完了,都在散席了,煙和酒為什么就不能拿。誰拿不都是拿,為什么你媽媽拿,你會覺得婆家有想法呢?我想,如果我是你婆家人的話,我想我連一丁點想法都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