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下五千年,酒與文化有著一種非常深厚的緣分,好像誰也離不開誰;文化的特點是:有歷史,有內容,有故事。李清照后來能在詩詞方面有過人之處,與晁補之的教導是分不開的。1《三杯兩杯酒》2《濃睡不消殘酒》3《東籬把酒黃昏后》4《酒煮深和淺》5《酒美悔酸》6《酒意詩情與誰共》7《扶頭酒醒》8《酒闌更喜團茶苦》9《謝他酒朋詩侶》10《酒醒熏破春睡》11《酒美梅酸》12《斷香殘酒情懷惡》13《尊前酒滿》14《酒肉堆中不知老》15《酒醒是往事愁腸》李清照寫詩的意境很美,恬靜淡雅詩句中,常常給人一種無限遐想的感受。
李清照為什么這么喜飲酒?
李清照為什么這么喜飲酒?李清照的詞不在柳永,秦觀之下,可以稱得千古第一女詞人,她的詞里面不少和飲酒有關。山東省聊城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 張丁材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李清照的詞不在柳永,秦觀之下,可以稱得千古第一女詞人,她的詞里面不少和飲酒有關。
那么,李清照為什么這么喜歡飲酒呢?筆者認為,李清照生于書香門第,其父李格非,北宋齊州歷城縣人,齊魯著名學者、散文家。母王氏,知書善文。丈夫趙明誠,是吏部侍郎趙挺之的兒子,金石考據(jù)家。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了李清照剛柔兼并的性格,從她的一些詩詞可以看出來,加上家人的理解和開放使她有如男子般豁達。再加上文人朋友眾多,丈夫也很開放,大家一起飲酒是很平常的事情。
后來,她的丈夫逝世,讓她非常傷心,便借酒銷愁。另外,我想她可能也有時為了寫詩詞需要才飲酒吧。下面,筆者以李清照結婚前、結婚后和丈夫死后為時期,對李清照部分帶有飲酒的詩詞進行解釋。1、結婚前《浣溪沙》莫許杯深琥珀濃,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鐘已應晚來風。瑞腦香消魂夢斷,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時空對燭花紅。這一次,李清照又醉了,還帶著妝睡,金釵未取,發(fā)髻已松,醒來一看,杯中還有喝剩下的酒,跟琥珀一個色,熏香飄啊,燭花殘啊,都怪這深閨寂寞。
此時此刻,李清照太寂寞了,多么想找一個心愛的人抱一抱??!2、結婚后《訴衷情》夜來沉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酒醒熏破春睡,夢斷不成歸。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更挪殘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時。李清照嫁給趙明誠后,婚姻生活頭幾年,趙明誠一直在求學,相聚少分離多,相思情寄托給酒啊,酒后夜太深,妝又忘了卸,清早又被梅花香薰醒過來。
3、丈夫死亡后《好事近》風定落花深,簾外擁紅堆雪。長記海棠開后,正傷春時節(jié)。酒闌歌罷玉尊空,青缸暗明滅?;陦舨豢坝脑?,更一聲啼鴂。這首詞是李清照寫于丈夫死后第二年,白天,李清照因春天到來而引起憂傷、苦悶,夜晚,飲酒唱歌,喝到杯空為止,看著青燈的火焰忽明忽暗。這個描述,依稀可見恍恍惚惚是李清照的精神,很有可能,李清照這幾天一直在喝酒!。
蘇東坡和李清照是什么關系?
在大宋王朝眾多詞人中,李清照是宋詞婉約派的掌門人,蘇軾是豪放派的掌門人,這倆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互相認識嗎?這是值得我們探索的一個問題! 宋神宗在位時期,元豐七年,在大地復蘇,春暖花開的三月,汴京城禮部侍郎李格非家誕生了一名女嬰,這個女嬰父親給她取名叫“清照”。 熟悉蘇軾的讀者都知道,蘇軾在貶官黃州時,曾寫下一篇著名的文章《記承天寺夜游》,開頭是這樣的“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那一年蘇軾46歲,在來年的春天,李清照出生。他們兩人整整差了四十六、七歲。 按常理來說,這兩人是不可能有什么交集的。一來年齡懸殊太大,二來隔得太遠,在交通不便的古代,更不可能見面。但是,事實上,這兩人還真的彼此認識,而且關系還非同一般。 蘇軾在當時可是響當當?shù)拿?,追隨者不計其數(shù)。學生多、粉絲多,其中最為出名的四位: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個個才華橫溢,被稱為“蘇門四學士”。
李清照的父親也算是級別較高的,才華也經常得到先生蘇軾的稱贊,與廖正一、李禧、董榮并稱為蘇門“后四學士?!闭f到這里,大家應該明白了,從輩分上來說,李清照應該稱呼蘇軾一聲“師爺爺”。事實上李清照對蘇軾也是極為尊重的。 但由于蘇軾常年貶官在外,在生活中,李清照是沒有得到過這位師爺?shù)慕虒У模歉赣H李格非是蘇門中堅決擁護蘇軾的弟子之一,蘇軾無論在學術上還是政治上的主張,都深深的影響著李格非。
李格非的言傳身教又對女兒李清照產生巨大影響。再加上蘇門弟子經常在李格非的家中集會,李清照常年在這些叔伯之中聽他們談論詩文,談論治國主張,耳濡目染,他們對少女李清照的人生觀皆產生很大的影響。叔伯之中,有一名非常優(yōu)秀的長輩 ——晁補之,才華橫溢,是當時盛名南北的大文豪,能詩能文。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其詩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
他特別喜歡李格非這個聰敏伶俐的女兒,經常在詩詞方面給她指點。李清照后來能在詩詞方面有過人之處,與晁補之的教導是分不開的。所以,當我們驚詫于李清照看到丈夫趙明誠棄城逃跑的丑態(tài)時,憤怒寫下: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夏日絕句》語氣鏗鏘,似有大丈夫的凜然正氣。這與老師豪爽詩風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何為酒文化,酒文化和文人之間有什么關系?
中國上下五千年,酒與文化有著一種非常深厚的緣分,好像誰也離不開誰;文化的特點是:有歷史,有內容,有故事。“文化”乃“人文化成”,出于易經賁卦彖辭: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酒,它是一個變化多端的精靈,它熾熱似火,冷酷象冰;它纏綿如夢縈,狠毒似惡魔,它柔軟如錦緞,鋒利似鋼刀;它無所不在,力大無窮,它可敬可泣,它能叫人超脫曠達,才華橫溢,借酒消愁,放蕩無常;其實酒文化是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源遠流長、根深葉茂,自出現(xiàn)至今已發(fā)展了數(shù)千年,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
千百年來,多少文人墨客飲酒吟誦、留下佳作無數(shù)。酒也成就了多少英雄豪杰的不凡壯舉,賜予了中國文化濃厚的生活氣息。同時,酒與詩、詞、音樂、書法、美術、影視等相融相興,共同鑄成了中華美酒的漫漫長河,值得后人學習;翻開我們的文學史,驀然發(fā)現(xiàn)那些流芳百世的文人墨客大都與酒有著不同尋常的關系。真如李白所說: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李清照無酒不歡,其詩詞醉酒篇幅不少,您記得哪些?
我記得!古代的文人墨客,都喜歡把酒言飲。宋代大詩人李清照更是無酒不歡,無酒不詩。1《三杯兩杯酒》2《濃睡不消殘酒》3《東籬把酒黃昏后》4《酒煮深和淺》5《酒美悔酸》6《酒意詩情與誰共》7《扶頭酒醒》8《酒闌更喜團茶苦》9《謝他酒朋詩侶》10《酒醒熏破春睡》11《酒美梅酸》12《斷香殘酒情懷惡》13《尊前酒滿》14《酒肉堆中不知老》15《酒醒是往事愁腸》李清照寫詩的意境很美,恬靜淡雅詩句中,常常給人一種無限遐想的感受。
三杯兩盞淡酒……“淡酒”跟濁酒有啥區(qū)別?武松李清照誰酒量大?
這個題目有品味,不過這坑挖得還真挺大。說實話“淡酒“和“濁酒“沒什么可比性,真不好說誰的酒量大!先來說說清酒和濁酒。從制酒工藝上看:濁酒是與清酒相對的。古時釀酒技術有限,酒中混有酒糟為濁酒,濁酒經沉淀后取上部清冽之酒為清酒。因此濁酒為低劣之酒。再來看看淡酒和甜酒。從品酒的感覺上分:淡酒相對的是甜酒。甜酒含糖高,淡酒含糖少或不含糖。
就象當下比較流行的紅酒中分為干紅葡萄酒、半干紅葡萄酒和甜紅葡萄酒。差別就在于脫糖工藝。淡酒也好,濁酒也好,都沒涉及酒的度數(shù),所以不好比較酒量。但是淡酒是經過殊工藝的,不論在什么年代,都要貴一些!濁酒是帶有沉淀的底酒,肯定要劣等一些。在古人勸酒時,不說淡酒與濁酒,而是用“薄酒”,一般說“略備薄酒“以示謙遜;與“薄酒”對應的是“盛情”,“感謝盛情款待”表示謝意。
中國古人說話非常講究,很有底蘊!“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和“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淡酒和濁酒的意境躍然紙上,不言而明了!“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紅顏薄命,一生顛沛流離,晚來嗜酒成性,借酒消愁,往往是從起床到就寢無時不在酒中。但酒催詩興,留下許多佳句——“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闭媸且粋€“妙人”!“行者武松“,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語話軒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氣。金圣嘆點評說“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時遷、宋江是一流人,定考下下?!渌纱蛀u是豪杰不受羈靮?!拔渌擅匡埍仫?,不醉不歡。景陽岡上十八碗,醉打吊睛猛虎;快活林前呈武藝,醉打蔣門神!真是酒中“豪杰”!李清照和武松根本不是一路人:一女一男,一文一武,一婉約一豪放,唱不一樣的酒,要比酒量誰大,還真是挺有趣的!從他們喝酒的表現(xiàn)來看,逢酒必醉,也難分伯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