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項中不屬于會計政策內容的是A壞賬損失的核算方法B
D、無形資產使用壽命的確定。因為無形資產使用壽命不是人為能決定的。
C、所得稅費用的核算方法
不屬于會計政策內容的是(D) 無形資產的使 用壽命
屬于會計政策內容是 A.壞賬損失的核算方法 B.借款費用的核 算方法 C.所得稅費用的核算
2,四川沱牌舍得酒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沱牌舍得集團有限公司
沱牌舍得酒業(yè)只是沱牌舍得集團旗下的子公司,兒沱牌舍得集團旗下很多這樣子公司,這也是集團與一般公司的區(qū)別
3,列舉你所知道的會計政策
會計政策包括:
1、綜合性會計政策:合并政策(包括企業(yè)合并和合并會計報表)、外幣業(yè)務(包括外幣業(yè)務處理及外幣報表的折算)、估價政策、租賃、稅收、利息、長期工程合同、結帳后事項; 2、資產項目:應收款項、存貨計價、投資、固定資產計價及折舊、無形資產計價及攤銷、遞延資產的處理; 3、負債項目:應付項目、或有事項和承諾事項、退休金; 4、損益項目:收入確認、修理和更新支出、財產處理損益、非常損益; 5、其他:研究與開發(fā)、衍生金融工具、費用分配方法、成本計算方法等也是構成企業(yè)會計政策的重要方面。
4,四川沱牌舍得酒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沱牌舍得集團有限公司區(qū)
四川沱牌舍得酒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是四川沱牌舍得集團有限公司子公司。舍得酒業(yè)是“中國名酒”企業(yè)和川酒“六朵金花”之一。公司擁有兩個馳名中外的白酒品牌,“沱牌”和“舍得”。
5,急一道關于會計政策變更追溯調整法的會計題
看到這道題,首先,我想到的是借款費用資本化的暫停條件,我覺得,質量檢查應該是正常暫停,照樣資本化。之后是2005年影響額是3.75借:固定資產 3.75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13 盈余公積 0.38 遞延所得稅負債 1.242006年為 50借:固定資產 50 貸:利潤分配 28.47 盈余公積 5.03 遞延所得稅負債 16.5好久沒做了,手生得很,都是自己做的,也不知道哪里可能會錯。今天心情不好,做題解悶。
a.
6,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
你好,
很高興為你回答問題
解析:
(1)編制珠江公司會計政策變更的會計分錄。
由于原來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法對該購入股票進行計量,所以其2007年末的賬面價值還是1200萬元,由于2008年發(fā)生了政策變更實行以公允價值來計量,所以應對持有的金融資產進行調整: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1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00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5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25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75
貸:盈余公積 7.5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67.5
(2)調整2008年財務報表的相關項目和金額。
在資產負債表中,調增報表期初數:資產類中,交易性金融資產項目調增100萬元,負債類中,調增遞延所得稅負債25萬元,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中,調整期初數,盈余公積7.5萬元,未分配利潤67.5萬元
如果還有疑問,可通過“hi”繼續(xù)向我提問?。?!
7,企業(yè)會計準則第28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
1.會計政策,是指企業(yè)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中所采用的原則、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2.會計估計變更,是指由于資產和負債的當前狀況及預期經濟利益和義務發(fā)生了變化,從而對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或者資產的定期消耗金額進行調整。3.前期差錯,是指由于沒有運用或錯誤運用下列兩種信息,而對前期財務報表造成省略漏或錯報。 譬如,企業(yè)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對這項固定資產采用什么折舊方法(是年限平均法、還是加速折舊法)這個屬于會計政策;而這項固資的預計使用年限(會計上的折舊年限)以及它的凈殘值是多少這個屬于會計估計;而如果你在對這項固資提折舊時發(fā)生了計算錯誤或者應用會計政策錯誤、疏忽或曲解事實以及舞弊而造成了前期的會計信息不符,就屬于差錯更正。企業(yè)應當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錯。就是說當發(fā)現前期差錯時,視同該項前期差錯從未發(fā)生過,從而對財務報表相關項目進行更正。 這是對28號準則的基本介紹并舉例說明,不知樓主還有什么其他需要了解到,可以追問我。
對。
8,直線折舊法和加速折舊法各自的含義及在會計政策中的作用是什么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主要有直線法和加速折舊法兩類,企業(yè)應善于選擇合適的折舊方法,爭取相應的稅收利益。一般認為:在比例稅率下,若各年所得稅稅率保持不變或呈下降趨勢時,宜采用加速折舊法,這樣可以把前期利潤推遲至后期,延緩納稅時間:在比例稅率下,如果所得稅率將提高或享有一定的減免稅期,此時則應宜采用直線法。根據稅法規(guī)定,納稅人需要縮短折舊年限或采用加速折舊法的,必須提出申請逐級報經國家稅務總局批準后方可實行。這就大大限制了企業(yè)利用折舊方法的人為變更進行避稅的可能?! 」潭ㄙY產的折舊方法有直線折舊法和加速折舊法。直線折舊法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行駛里程法;加速折舊法包括年限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加速折舊可以使前期的折舊費用加大,應納所得稅減少,以充分享受資金的時間價值所帶來的稅收收益。 在不同企業(yè)內,應選擇不同的折舊方法,才能使企業(yè)的所得稅稅負降低?! 在盈利企業(yè) 由于折舊費用都能從當年的所得中稅前扣除,即折舊費用的抵稅效應能夠完全發(fā)揮、因此,在選擇折舊方法時,應著眼于使折舊費用的抵稅效應應盡可能早地發(fā)揮作用?! 在享受所得稅優(yōu)惠政策的企業(yè),由于減免稅期內折舊費用的抵稅效應會全部后部分地減免優(yōu)惠抵消,應選擇減免稅期折舊少、非減免稅期折舊多的折舊方法。 c 在虧損企業(yè),選擇折舊方法應同企業(yè)的虧損彌補情況相結合。選擇的折舊方法,必須能使不能得到或不能完全得到稅前彌補的虧損年度的折舊額降低,保證折舊費用的抵稅效應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 、?選擇合理的折舊年限 折舊年限取決于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縮短折舊年限有利于加速成本收回,可以使后期成本費用前移,從而使前期會計利潤發(fā)生后移。在稅率穩(wěn)定的情況下,所得稅的遞延繳納,相當于從國家取得一筆無息貸款?! 在盈利企業(yè)選擇最低的折舊年限,有利于加速固定資產投資的回收,使計入成本的折舊費用前移、應納稅所得額盡可能地后移,相當于從國家取得一筆無息貸款,從而相對降低納稅人的所得稅稅負?! 在享受所得稅優(yōu)惠政策的企業(yè),選擇較長的折舊年限,有利于企業(yè)充分享受稅收優(yōu)惠政策,把稅收優(yōu)惠政策對折舊費用抵稅效應的抵消作用降低到最低限率,從而達到降低企業(yè)所得稅稅負的目的?! 在虧損企業(yè),確定最佳折舊年限必須充分考慮企業(yè)虧損的稅前彌補規(guī)定。
9,闡述會計政策變更會計估計變更和前期差錯更正準則中的追溯調
一, 按照《企業(yè)會計準則——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的規(guī)定,會計政策的變更采用追溯調整法,會計估計的變更采用未來適用法。但按財政部《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有關會計處理問題補充規(guī)定》(以下簡稱《規(guī)定》)要求提取的四項減值準備一律視作會計政策變更,并予追溯調整。
追溯調整法在會計處理時有四個步驟:
1、計算確定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
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是指按照變更后的會計政策對以前各期追溯計算的列報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應有金額與現有金額之間的差額。留存收益包括當年和以前年度的未分配利潤和按照相關法律規(guī)定提取并累積的盈余公積。調整期初留存收益是指對期初未分配利潤和盈余公積兩個項目的調整。
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取消了提取法定公益金的規(guī)定。
2、進行相關的賬務處理,即將累計影響數及相關項目記錄到變更年度中。
3、調整會計報表相關項目
企業(yè)在會計政策變更當年,應當調整資產負債表年初留存收益,以及利潤表上年數欄有關項目。
二,未來適用法
指將變更后的會計政策應用于變更日及以后發(fā)生的交易或事項,或者在會計估計變更當期和未來期間確認會計估計變更影響數的方法。
即不計算會計政策變更的累計影響數,也不必調整變更當年年初的留存收益,只在變更當年采用新的會計政策。
會計政策變更的會計處理方法。
(1)企業(yè)依據法律或會計準則等行政法規(guī)、規(guī)章的要求變更會計政策,分別作以下情況處理:
①國家發(fā)布相關的會計處理辦法,則按照國家發(fā)布的相關會計處理規(guī)定進行處理;
②國家沒有發(fā)布相關的會計處理辦法,則采用追溯調整法進行會計處理。
(2)由于經濟環(huán)境、客觀情況的改變而變更會計政策,以便提供有關企業(yè)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則應采用追溯調整法進行會計處理。
(3)如果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不能合理確定,無論屬于法規(guī)、規(guī)章要求變更會計政策,還是經濟環(huán)境、客觀情況的改變而變更會計政策,均采用未來適用法進行會計處理(如本例)。
3.在未來適用法下,不需要計算會計政策變更產生的累積影響數(指變更以前的),也無需重編以前年度的會計報表。
三,追溯重述法是指在發(fā)現前期差錯時,視同該項前期差錯從未發(fā)生過,從而對財務報表相關項目進行更正的方法。
在追溯重述法下,一是涉及到損益類事項的先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然后再轉入“未分配利潤”明細科目。二是涉及到利潤分配事項的直接通過“未分配利潤”明細科目。三是既不涉及損益,也不涉及利潤分配事項的,調整相應的科目。
追溯重述法一般需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確認前期差錯。
第二步,確定前期差錯的影響數。
第三步,進行相關會計處理。對于發(fā)現的前期差錯,如影響損益,應將其對損益的影響數調整發(fā)現當期的期初留存收益,財務報表其他相關項目的期初數也應一并調整;如不影響損益,應調整財務報表相關項目的期初數。
第四步,調整財務報表相關項目金額。在編制比較財務報表時,對于比較財務報表期間的前期差錯,應調整各該期間的凈損益和其他相關項目,視同該差錯在產生的當期已經更正;對于比較財務報表期間以前的前期差錯,應調整比較財務報表最早期間的期初留存收益,財務報表其他相關項目的數字也應一并調整。
第五步,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會計差錯。企業(yè)應在財務報表中就前期差錯披露以下內容:前期差錯的性質;各個列報前期財務報表中受影響的項目名稱和更正金額;無法進行重溯重述的,說明該事實和原因以及對前期差錯開始進行更正的時點和具體更正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