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為什么不回購股票,一些銀行股為什么不回購

茅臺集團沒有回購茅臺集團的計劃。因為回購是不少企業(yè)應對股票低估后的一個措施,國家隊已經拋出了上證50指數(shù)在內的許多股票,其中就有茅臺集團與白酒類上市公司,近期茅臺集團等有較大的回調,20181030茅臺集團回應市場銀行通過發(fā)行優(yōu)先股、定增、永續(xù)債、可轉債等方式補充資本金(補血),一個經常需要補血的機構,怎么會有錢用來回購股票。

1、一些銀行股為什么不回購?

1、一些銀行股為什么不回購?

銀行股的估值一直都比較低,在整個資本市場都是一個“異類”,常年個位數(shù)估值,熊市的時候就五六倍,牛市也才十來倍,這是一種低估嗎?因為回購是不少企業(yè)應對股票低估后的一個措施。銀行做的是杠桿生意和牌照生意,不良資產是懸在頭上的一把刀,不良資產率一抬頭就把利潤侵蝕了,最近有一家銀行就被接管了。這個也是估值不高的一個原因,

為什么不回購股票呢?因為沒有必要!下面說說具體理由:一、股本過于集中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銀行,總股本3564.06億股,但是前十大股東持有3440.95億股,占比達到96.54%,當然這其中有871億股的H股(在香港上市的股份數(shù)量),這個占比是24%,即便除去在H股上市的股份,在A股的十大股東之外的股東持股占比也不超過10%,股份已經如此集中了,再回購有什么用呢?而最大的兩個持股股東是財政部和中央匯金,這兩個持股人的持股數(shù)量幾乎沒有什么變化。

建設銀行,前十大股東持股2840.16億股,占總股本的96.47%,如果把在香港上市的819.09億股去除,前十大股東持股也在90%以上,中央匯金投資有限公司是第一大股東,持股1884.62億股,占比64.02%。股本結構同樣是十分的集中的,二、主要股東是為了分紅,而不是賣差價獲利國有四大銀行的股東基本都是中央匯金或者財政部,都是代表國家持股的,國家代表全民持股的,他們是依靠銀行的經營分紅獲得收益,而不是買賣股價的差價獲利,所以對于拉抬股價沒有動力,其他的資金更加不敢拉抬股價了,因為籌碼高度集中,要是拉抬股價,大股東到時候一拋售,都得砸到自己碗里。

下圖是工商銀行的歷年分紅圖,每年都會分紅,每年凈利潤的30%都會拿出來給股東分掉,比如2018年的股利支付率是30.56%,分紅金額675億元,工商銀行上市12年以來,累計分紅6566億元,可以想象一下,作為兩個主要的大股東獲得了多少回報?工商銀行每年的股息率都有將近5%,這個對于拉不拉股價已經沒有什么意義了,

三、銀行需要不斷的融資補充核心資本充足率,銀行雖然有錢,也很賺錢,但是為了賺更多的錢,為了更穩(wěn)健的經營,滿足監(jiān)管的要求,就得不斷的補充核心資本金。本文開頭就講了,銀行做的是杠桿生意,風險也大,不良資產像一把刀一樣懸著,所以必須不斷的補充資本金,銀行的經營才能穩(wěn)健,才能穩(wěn)定的渡過經濟周期的起伏,銀行通過發(fā)行優(yōu)先股、定增、永續(xù)債、可轉債等方式補充資本金(補血),一個經常需要補血的機構,怎么會有錢用來回購股票?今年以來,截止2019年6月10日,工商銀行獲得銀監(jiān)會的批準,發(fā)行優(yōu)先股融資不超過700億元,中國銀行獲準發(fā)行優(yōu)先股募集資金1000億元!據測算,今年商業(yè)銀行整體需要補充資本金4500億-6000億元,這個數(shù)據是遠高于往年的。

2、銀行股這么便宜,為什么不回購自己的股票呢?

銀行股一般都盤子大,股性呆滯,要炒作就等調動巨量資金才可能撬得動,一股像大象級別的大銀行股只會在一波大行情快結束時才會拉一波,故一般機構配置不會太多,多是某些基金為了保值增值才會適當配置。當然有些銀行指標股不排除為套期保值某些機構也會適當配置以達到其調整股指的目的,而銀行是一種特殊行業(yè),資金頭寸的調度顯然越靈活越好,有誰會去回購自己的股份讓資金沉淀呢?。

3、為什么中國平安愿意提出回購不超過10%的股份這個方案?

這是中國平安有覺悟的表現(xiàn),也是為了穩(wěn)定股價的需要,第一,在《公司法》修改回購制度之后,平安召開了董事會,之后董秘就表示,為積極響應國家政府和監(jiān)管部門的政策導向,穩(wěn)定資本市場,促進股東價值最大化,從而進行回購。第二,中國平安回購也是粉飾了第三季度業(yè)績下滑,中國平安第三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6.9%,按照增速不及預期的情況,這樣的白馬股通常要被啥跌的。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