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只做55度的白酒,因為剛出酒的時候買酒的溫度過高,會影響買酒的測量值,然后我家白酒會經過一段時間的儲藏之后在賣,這樣酒的度數也會降低1~2度,等到賣的時候…實際度數也就52度左右,這樣的白酒我覺得是最好的。醬香型白酒的53°,是幾千年釀酒得出的文化結晶、這不是刻意的追求、而是自然的形成。
1、如何通過肉眼判斷白酒的度數?
很多喝酒的行家都明白,當晃動酒瓶時,我們經常會發(fā)現酒液泛起泡沫,這就是人們俗稱的“酒花”。許多人認為酒花多的是好酒,少的則質量較差;酒花消失得越快酒的度數越高,這是真的嗎?通過酒花判斷酒的質量靠不靠譜不敢確定,但是,通過酒花來辨別白酒的度數還是可以的。小編這就教給大家一個如何通過酒花來判斷白酒度數的冷知識——“看花量度”,根據不同的酒花,分辨出酒的度數,
簡單來說,因酒精濃度不同,酒液表面的張力不同,因而搖動酒瓶形成的酒花的大小、持留時間也不同。因此,酒花可以作為辨別白酒度數的一個參考,一、大清花酒花大如黃豆,整齊一致,清亮透明,消失極快,酒精含量在60~75%(v/v)。二、小清花酒花大小如綠豆、清亮透明、消失速度慢于大清花,酒度約在50~60%(v/v),
三、云花酒花大小如米粒、互相重疊(可重疊二至三層)存留時間比較久,約2分鐘,酒度在40~50%之間。需求性價比高,親民價格的純糧食酒,我相信也是眾望所向,我在茅臺鎮(zhèn)接觸醬香酒事業(yè)以來,深知好酒真的不少。一些秉承茅臺酒生產工藝的酒,口感比較接近飛天,價格也親民,歡迎酒友們前來交流更多,酒品如人品,好酒交好友!版權所有:因醬而生liuzhiqing0712。
2、白酒一般都是多少度的?白酒不同度數就不一樣嗎?
白酒常見的度數有38度,42度,48度,50度,52度,53度,56度60度,其中勾兌酒,涉足所有度數。也就是說上面我說的度數勾兌酒當中都能找出對應的酒類,純糧酒都不一樣了,純糧酒一般沒有低于50度的,因為,因為純糧酒的口感相對于融合,口味更厚重一些,并不重點突出辣味,所以度數太低的話很多人就喝不了純糧酒了,本來口感就柔,再加上度數低,喝著白酒,沒有白酒的感覺。
而勾兌酒不一樣,勾兌酒主要由食用酒精勾兌的,后面還加入了增香,增甜等一系列的食品添加劑,這種酒喝起來非常辣的,即使是40多度的白酒,喝著也像純糧50多度似的。曾經做過對比,我家采用的是固態(tài)發(fā)酵的原漿酒,對了,忘了自我介紹,我就是做純糧小燒的,因為做這個行業(yè),所以要了解市面上的常見白酒。所以我在超市當中買了兩種不同品牌的二鍋頭以及某小白酒,
某小白酒,我嘗了一口之后決定不對他進行試驗,這種酒太難喝了。那我們重點來說一下這兩個品牌的二鍋頭,統(tǒng)一標明為56度的白酒,然后我分別對它進行了測量,其中一款酒是46度,另外一款酒是48度。然后拿我家53度的進行對比,這兩種酒的口感都比我家53度的口感要重一些,感覺更辣一些。但是度數卻沒有我家的度數高,
原因就是純糧酒的口感更柔。至于60度以上的白酒,很少有人能喝的,很多老者以為自己常年和60度的白酒實際只是標注了60度,并沒有60度。因為標志56度的白酒才有40多度,標志60度的白酒能有50度已經不錯了,就純糧酒而言,最合理的度數應該在50~55之間。我家只做55度的白酒,因為剛出酒的時候買酒的溫度過高,會影響買酒的測量值,然后我家白酒會經過一段時間的儲藏之后在賣,這樣酒的度數也會降低1~2度,等到賣的時候…實際度數也就52度左右,這樣的白酒我覺得是最好的,
3、大家知道多少度是白酒的黃金酒度嗎?
白酒的黃金酒度如同黃金分割點,是一種恰到好處的狀態(tài)。我們來看個對比濃香型白酒發(fā)酵期一般30到60天,出酒率30%以上,接酒65度左右,儲存期一般1年以上,成品酒60度左右,醬香型白酒2回投料,八輪發(fā)酵,9個月出酒率還不到30%,接酒55到60度,儲存期一般3年以上,成品酒只能抵達53度,醬酒在生產工藝上要比其他香型白酒時間長、做工復雜、出酒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