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國首相歷任名單
海部俊樹(1989年8月—1991年11月)、宮澤喜一(1991年11月—1993年8月)、細川護熙(1993年8月—1994年4月)、羽田孜(1994年4月—1994年6月)、村山富市(1994年6月—1996年1月)、橋本龍?zhí)桑?996年1月—1998年7月) 小淵惠三(1998年7月—2000年4月)、森喜朗(2000年4月—2001年4月)、小泉純一郎(2001年4月—2006年9月)、安倍晉三(2006年9月—2007年9月)、 福田康夫(2007年9月—2008年9月)、麻生太郎(2008年9月—2009年9月)、 鳩山由紀夫(2009年9月—2010年6月)、 菅直人(2010年6月—2011年8月)、野田佳彥(2011年9月—2012年12月)、安倍晉三(2012年12月—2014年)、安倍晉三(2014年12月—2017年11月)、安倍晉三(2017年11月至今)。
2. 德國首相歷任名單最新
佟養(yǎng)甲(順治四年五月十二日1647年6月15日-順治六年五月十八日1649年6月27日)(兩廣總督兼廣東巡撫)
李棲鳳(順治六年五月十八日1649年6月27日-順治十五年六月十五日1658年7月15日)
董應魁(順治十五年七月十四日1658年8月12日-順治十八年三月1661年4月)
盧興祖(順治十八年五月廿日1661年6月16日-康熙四年二月廿六日1665年4月11日)
王來任(康熙四年三月八日1665年4月22日-康熙六年十一月十八日1668年1月1日)
劉秉權(康熙六年十二月十七日1668年1月30日-康熙十四年正月十四日1675年2月8日)
佟養(yǎng)鉅(康熙十四年正月十四日1675年2月8日-康熙十五年四月九日1676年5月21日)
金儁(康熙十六年十二月廿九日1678年1月21日-康熙廿年十二月廿二日1682年1月30日)
李士楨(康熙廿年十二月廿二日1682年1月30日-康熙廿六年十一月七日1687年12月11日)
朱弘祚(康熙廿六年十一月廿二日1687年12月26日-康熙三十一年十二月廿一日1693年1月26日)
江有良(康熙三十一年十二月廿二日1693年1月27日-康熙三十二年十二月廿日1694年1_15日)
高承爵(康熙三十三年正月廿六日1694年2月19日-康熙三十五年十二月十六日1697年1月8日)
蕭永藻(康熙三十五年十二月十六日1697年1月8日-康熙三十九年十二月十五日1701年1月23日)
彭鵬(康熙三十九年十二月十五日1701年1月23日-康熙四十三年三月十一日1704年4月14日)
石文晟(康熙四十三年三月十一日1704年4月14日-康熙四十四年八月廿七日1705年10月14日)
范時崇(康熙四十四年九月廿三日1705年11月9日-康熙四十九年八月廿八日1710年10月20日)
滿丕(康熙四十九年八月廿八日1710年10月20日-康熙五十三年十二月六日1715年1月11日)
楊琳(康熙五十三年十二月廿四日1715年1月29日-康熙五十五年十月十二日1716年11月25日)
法海(康熙五十五年十月廿六日1716年12月9日-康熙五十七年十一月三日1718年12月24日)
楊宗仁(康熙五十七年十一月十一日1719年1月1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1722年12月24日)
年希堯(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1722年12月24日-雍正三年四月
楊文干(雍正三年四月十二日1725年5月23日-雍正五年二月六日1727年2月26日)
常賚(雍正五年二月六日1727年2月26日-雍正五年七月十九日1727年9月4日)
阿克敦(署理,雍正五年七月十九日1727年9月4日-雍正五年九月十三日1727年10月27日)
石禮哈(署理,雍正五年九月十九日1727年11月2日-雍正六年八月七日1728年9月10日)
傅泰(雍正六年八月七日1728年9月10日-雍正八年五月廿六日1730年7月10日)
鄂彌達(雍正八年五月廿六日1730年7月10日-雍正十年二月廿五日1732年3月21日)
楊永斌(雍正十年二月廿五日1732年3月21日-乾隆二年三月廿四日1737年4月23日)
王謩(乾隆二年三月廿六日1737年4月25日-乾隆五年十一月十二日1740年12月30日)
王安國(乾隆五年十一月十二日1740年12月30日-乾隆九年正月三日1744年2月15日)
策楞(乾隆九年正月三日1744年2月15日-乾隆十年四月十三日1745年5月14日)
準泰(乾隆十年四月十三日1745年5月14日-乾隆十二年五月二日1747年6月9日)
岳濬(乾隆十二年五月廿二日1747年6月29日-乾隆十四年十二月廿一日1750年1月28日)
蘇昌(乾隆十四年十二月廿一日1750年1月28日-乾隆十八年十一月八日1753年12月2日)
鶴年(乾隆十八年十一月八日1753年12月2日-乾隆廿一年十月八日1756年11月29日)
周人驥(乾隆廿一年十月八日1756年11月29日-乾隆廿三年正月廿五日1758年3月4日)
鍾音(署理,乾隆廿三年正月廿五日1758年3月4日-乾隆廿三年三月廿一日1758年4月28日)
托恩多(乾隆廿三年三月廿一日1758年4月28日-乾隆廿七年八月十四日1762年10月1日)
明山(乾隆廿七年八月十四日1762年10月1日-乾隆廿八年六月十二日1763年7月22日)
阿思哈(乾隆廿八年六月十二日1763年7月22日-乾隆廿八年十一月八日1763年12月12日)
明山(乾隆廿八年十一月八日1763年12月12日-乾隆三十年閏二月廿三日1765年4月12日)
王檢(乾隆三十年閏二月廿三日1765年4月12日-乾隆三十二年八月廿四日1767年10月16日)
鍾音(乾隆三十二年八月廿四日1767年10月16日-乾隆三十三年三月十七日1768年5月3日)
良卿(乾隆三十三年三月十七日1768年5月3日-乾隆三十三年四月十日1768年5月25日)
錢度(代理,乾隆三十三年四月十日1768年5月25日乾隆三十三年六月廿六日1768年8月8日)
鍾音(乾隆三十三年六月廿六日1768年8月8日-乾隆三十四年十二月三日1769年12月30日)
德保(乾隆三十四年十二月三日1769年12月30日-乾隆四十年十二月十三日1776年2月2日)
熊學鵬(乾隆四十年十二月十三日1776年2月2日-乾隆四十一年三月廿五日1776年5月12日)
李質穎(乾隆四十一年三月廿五日1776年5月12日-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三日1780年4月17日)
李湖(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三日1780年4月17日-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九日1782年1月22日)
雅德(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九日1782年1月22日-乾隆四十七年三月十六日1782年4月28日)
尚安(乾隆四十七年三月十六日1782年4月28日-乾隆四十九年正月廿八日1784年2月18日)
孫士毅(乾隆四十九年正月廿八日1784年2月18日-乾隆五十一年五月十五日1786年6月10日)
圖薩布(乾隆五十一年五月十五日1786年6月10日-乾隆五十四年六月十八日1789年8月8日)
郭世勛(乾隆五十四年六月十八日1789年8月8日-乾隆五十九年五月十八日1794年6月16日)
朱珪(乾隆五十九年五月十八日1794年6月16日-乾隆嘉慶元年六月一日1796年7月5日)
英善(嘉慶元年六月一日1796年7月5日)
吉慶(兼署,嘉慶元年六月二日1796年7月6日嘉慶元年八月九日1796年9月9日)
張誠基(代理,嘉慶元年八月九日1796年9月9日-嘉慶二年三月廿三日1797年4月19日)
吉慶(兼署,嘉慶二年三月廿三日1797年4月19日-嘉慶二年四月六日1797年5月2日)
陳大文(嘉慶二年四月六日1797年5月2日-嘉慶四年正月廿日1799年2月24日)
陸有仁(嘉慶四年正月廿四日1799年2月28日-嘉慶五年二月十二日1800年3月7日)
瑚圖禮(嘉慶五年二月十二日1800年3月7日-嘉慶七年十一月廿三日1802年12月17日)
鐵保(嘉慶七年十一月廿四日1802年12月18日-嘉慶八年正月四日1803年1月26日)
瑚圖禮(嘉慶八年正月四日1803年1月26日-嘉慶八年八月五日1803年9月20日)
祖之望(嘉慶八年八月五日1803年9月20日-嘉慶八年九月十四日1803年10月29日)
孫玉庭(嘉慶八年九月十四日1803年10月29日-嘉慶九年十一月廿九日1804年12月30日)
百齡(嘉慶九年十一月廿九日1804年12月30日-嘉慶十年六月八日1805年7月4日)
孫玉庭(嘉慶十年六月八日1805年7月4日-嘉慶十三年十月十二日1808年11月29日)
永保(嘉慶十三年十月十二日1808年11月29日-嘉慶十三年十一月廿一日1809年1月6日)
韓崶(嘉慶十三年十一月廿日1809年1月6日-嘉慶十八年十月三日1813年10月26日)
董教增(嘉慶十八年十月三日1813年10月26日-嘉慶廿二年三月一日1817年4月16日)
陳若霖(嘉慶廿二年三月一日1817年4月16日-嘉慶廿三年四月廿日1818年5月24日)
李鴻賓(嘉慶廿三年四月廿日1818年5月24日-嘉慶廿四年閏四月一日1819年5月24日)
康紹鏞(嘉慶廿四年閏四月一日1819年5月24日-道光元年六月三日1821年7月1日)
張師誠(道光元年六月三日1821年7月1日-道光元年八月廿九日1821年9月24日)
孫爾準(道光元年八月廿九日1821年9月24日-道光元年十月十日1821年11月4日)
嵩孚(道光元年十月十日1821年11月4日-道光二年六月十七日1822年8月3日)
羅含章(道光二年六月十七日1822年8月3日-道光二年十二月十三日1823年1月24日)
陳中孚(道光二年十二月十三日1823年1月24日-道光五年八月五日1825年9月16日)
成格(道光五年八月五日1825年9月16日-道光八年八月十二日1828年9月20日)
盧坤(道光八年八月十二日1828年9月20日-道光十年八月廿七日1830年10月13日)
朱桂楨(道光十年八月廿七日1830年10月13日-道光十三年七月廿五日1833年9月8日)
祁?(道光十三年七月廿五日1833年9月8日-道光十八年二月三日1838年2月26日)
怡良(道光十八年二月三日1838年2月26日-道光廿一年八月十六日1841年9月30日)
梁寶常(道光廿一年八月十六日1841年9月30日-道光廿二年十二月廿五日1843年1月25日)
程矞采(道光廿二年十二月廿五日1843年1月25日-道光廿五年正月八日1845年2月14日)
黃恩彤(道光廿五年正月八日1845年2月14日-道光廿六年十二月二日1847年1月18日)
徐廣縉(道光廿六年十二月二日1847年1月18日-道光廿七年十二月廿九日1848年2月3日)
葉名琛(護理,道光廿七年十二月廿九日1848年2月3日-道光廿八年六月四日1848年7月4日)
葉名琛(道光廿八年六月四日1848年7月4日咸豐二年七月廿四日1852年9月7日)
柏貴(護理,咸豐二年七月廿四日1852年9月7日-咸豐二年十二月廿四日1853年2月1日)
柏貴(咸豐二年十二月廿四日1853年2月1日-咸豐九年四月十九日1859年5月21日)
勞崇光(咸豐九年四月十九日1859年5月21日-咸豐九年九月十二日1859年10月7日)
耆齡(咸豐九年九月十二日1859年10月7日-咸豐同治元年七月廿三日1862年8月18日)
黃贊湯(同治元年七月廿四日1862年8月19日-同治二年六月廿九日1863年8月13日)
郭嵩燾(署理,同治二年六月廿九日1863年8月13日同治五年二月廿六日1866年4月11日)
蔣益澧(同治五年二月廿六日1866年4月11日-同治六年十一月廿五日1867年12月20日)
李福泰(同治六年十一月廿六日1867年12月21日-同治九年十一月九日1870年12月30日)
瑞麟(兼署同治九年十一月九日1870年12月30日-同治十年四月十五日1871年6月2日)
劉長佑(同治十年四月十五日1871年6月2月日-同治十年六月廿日1871年8月6日)
張兆棟(同治十年六月廿日1871年8月6日-光緒五年正月廿四日1879年2月14日)
裕寬(光緒五年正月廿四日1879年2月14日-光緒九年九月九日1883年10月9日)
倪文蔚(光緒九年九月九日1883年10月9日-光緒十二年五月一日1886年6月2日)
譚鈞培(光緒十二年五月一日1886年6月2日-光緒十二年十一月十日1886年12月5日)
吳大澂(光緒十二年十一月十日1886年12月5日-光緒十四年七月十日1888年8月17日)
張之洞(兼署光緒十四年七月十日1888年8月17日-光緒十五年正月四日1889年2月3日)
劉瑞芬(光緒十五年正月四日1889年2月3日-光緒十八年四月七日1892年5月3日)
剛毅(光緒十八年四月十一日1892年5月7日-光緒廿年十月七日1894年11月4日)
馬丕瑤(光緒廿年十月八日1894年11月5日-光緒廿一年九月1895年10日)
成允(署理,光緒廿一年十月四日1895年11月20日-光緒廿一年十一月四日1895年12月19日)
譚鍾麟(兼署,光緒廿一年十一月四日1895年12月19日-光緒廿一年十二月二日1896年1月16日)
許振祎(光緒廿一年十二月二日1896年1月16日-光緒廿四年七月十四日1898年8月30日)
光緒廿四年七月十四日裁湖北、廣東、云南三省巡撫,同年九月十八日復設。
鹿傳霖(光緒廿四年九月十八日1898年11月1日-光緒廿五年六月四日1899年7月1日)
德壽(光緒廿五年六月四日1899年7月11日-光緒廿八年五月廿八日1902年7月3日)
岑春煊(光緒廿八年五月廿八日1902年7月3日-光緒廿八年七月二日1902年8月5日)
李興銳(署理,光緒廿八年七月二日1902年8月5日光緒廿九年三月廿一日1903年4月18日)
張人駿(光緒廿九年三月甘一日1903年4月18日光緒三十一年六月十七日1905年7月19日)
光緒三十一年六月廿一日裁廣東巡撫,以兩廣總督兼管。
3. 德國首相歷任名單圖片
英國保守黨的前身托利黨,所以為了加深了解,也將擔任過英國首先的托利黨領袖也給列了出來。英國保守黨并不是一個派系統(tǒng)一的政黨,在其內部其實也存在著不少黨內派系,了解這些派系非常有助于我們了解這一政黨。
數字表示第幾任首相)
7、約翰·斯圖亞特(John Stuart)1762年5月26日—1763年4月16日 托利黨
12、腓特烈·諾斯(Frederick North)1770年1月28日—1782年3月22日 托利黨
15、威廉·卡文迪許·本廷克(William Cavendish-Bentinck)1783年4月2日—1783年12月19日 托利黨/??怂?諾斯聯(lián)合內閣
16、小威廉·皮特(William Pitt ‘the Younger’)1783年12月19日—1801年3月14日 托利黨
17、亨利·阿丁頓(Henry Addington)1801年3月17日—1804年5月10日 托利黨
18、小威廉·皮特(William Pitt ‘the Younger’)1804年5月10日—1806年1月23日 托利黨
20、威廉·卡文迪許·本廷克(William Cavendish-Bentinck)1807年3月31日—1809年10月4日 托利黨
21、斯潘塞·帕西瓦爾(Spencer Perceval)1809年10月4日—1812年5月11日 托利黨
22、查爾斯·詹金遜(Charles Jenkinson)1812年6月9日—1827年4月10日 托利黨
23、喬治·坎寧(George Canning)1827年4月10日—1827年8月8日 托利黨
24、弗雷德里克·約翰·羅賓遜(Frederick John Robinson)1827年8月31日—1828年1月22日 托利黨
25、亞瑟·韋爾斯利(Arthur Wellesley)1828年1月22日—1830年11月22日 托利黨
28、阿瑟·韋爾斯利(Arthur Wellesley)1834年11月17日—1834年12月9日 保守黨
29、羅伯特·皮爾(Robert Peel)1834年12月10日—1835年4月18日 保守黨
31、羅伯特·皮爾(Robert Peel)1841年8月30日—1846年6月30日 保守黨
33、愛德華·史密斯-斯坦利(Edward Smith-Stanley)1852年2月23日—1852年12月19日 保守黨
34、喬治·漢密爾頓-戈登(George Hamilton-Gordon)1852年12月19日—1855年2月6日 皮爾派保守黨/聯(lián)合內閣
36、愛德華·史密斯-斯坦利(Edward Smith-Stanley)1858年2月20日—1859年6月12日 保守黨
39、愛德華·史密斯-斯坦利(Edward Smith-Stanley)1866年6月28日—1868年2月27日 保守黨
40、本杰明·迪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1868年2月27日—1868年12月3日 保守黨
42、本杰明·迪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1874年2月20日—1880年4月23日 保守黨
44、羅伯特·塞西爾(Robert Gascoyne-Cecil)1885年6月23日—1886年2月1日 保守黨
46、羅伯特·塞西爾(Robert Gascoyne-Cecil)1886年8月3日—1892年8月15日 保守黨
49、羅伯特·塞西爾(Robert Gascoyne-Cecil)1895年6月25日—1902年7月12日 保守黨
50、亞瑟·貝爾福(Arthur Balfour)1902年7月12日—1905年12月5日 保守黨
54、安德魯·伯納爾·勞(Andrew Bonar Law)1922年10月23日—1923年5月22日 保守黨
55、斯坦利·鮑德溫(Stanley Baldwin)1923年5月22日—1924年1月22日 保守黨
57、斯坦利·鮑德溫(Stanley Baldwin)1924年11月4日—1929年6月5日 保守黨
59、斯坦利·鮑德溫(Stanley Baldwin)1935年6月7日—1937年5月28日 保守黨
60、阿瑟·尼維爾·張伯倫(Neville Chamberlain)1937年5月28日—1940年5月10日 保守黨
61、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1940年5月10日—1945年7月26日 保守黨/聯(lián)合內閣
63、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1951年10月26日—1955年4月6日 保守黨
64、安東尼·艾登(Anthony Eden)1955年4月6日—1957年1月10日 保守黨
65、哈羅德·麥克米倫(Harold Macmillan)1957年1月10日—1963年10月19日 保守黨
66、亞歷克·道格拉斯-霍姆(Alec Douglas-Home)1963年10月19日—1964年10月16日 保守黨
68、愛德華·希思(Edward Heath)1970年6月19日—1974年3月4日 保守黨
71、瑪格利特·撒切爾(Margaret Thatcher)1979年5月4日—1990年11月28日 保守黨
72、約翰·梅杰(John Major)1990年11月28日—1997年5月2日 保守黨
75、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2010年5月11日—2016年7月13日 保守黨/聯(lián)合內閣
76、特雷莎·梅(Theresa May)2016年7月13日—今 保守黨
4. 德國首相現任
德國沒有首相。德國是民主共和制國家??偫硎菄业恼啄X,而德國的國家元首是總統(tǒng)。德國總統(tǒng)沒有多大實權。
5. 德國首相是誰
韓國沒有首相職務。只有韓國總理職務?,F任韓國總理是丁世均。
6. 德國歷任元首名單
希特勒成為“元首兼帝國總理(Führer und Reichskanzler)”是1934年,興登堡去世后的事情。當時希特勒把總統(tǒng) 、總理、三軍最高統(tǒng)帥的職務于一身,廢止共和國,建立了 獨~裁政權,直至1945年二戰(zhàn)結束。1933年大選,希特勒僅僅是總理
7. 德國第一任首相是誰
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1964年6月19日出生于美國紐約,英國國會保守黨籍議員,保守黨領袖?,F任英國首相。[1]2019年7月24日,鮑里斯·約翰遜正式接任特蕾莎·梅,成為英國首相。[2]中文名鮑里斯·約翰遜外文名Boris Johnson國籍英國(已放棄美國國籍)出生地美國紐約出生日期1964年6月19日
8. 德國現任總統(tǒng)簡歷
緬甸現在發(fā)生了政變,現任總統(tǒng)和國王還是未知。
9. 德國首相歷任名單及簡歷
第1任路易-阿道夫·梯也爾1871年8月30日—1873年5月24日
第2任 帕特里斯·麥克馬洪1873年5月24日—1879年1月30日
第3任 弗朗索瓦·保羅·儒勒·格雷維1879年1月30日—1887年12月2日
第4任 瑪利·弗朗索瓦·薩迪·卡諾1887年12月3日—1894年6月27日
第5任 讓·卡西米爾-佩里埃1894年6月27日—1895年1月16日
第6任 弗朗索瓦·菲利·福爾1895年1月16日—1899年2月16日
第7任 埃米勒·弗朗索瓦·盧貝1899年2月16日—1906年2月18日
第8任 阿爾芒·法利埃1906年2月18日—1913年1月17日
第9任 雷蒙·普恩加萊1913年1月17日—1920年2月18日
第10任 保羅·歐仁·路易·德沙內爾1920年2月18日—1920年9月21日
第11任 亞歷山大·1920年9月23日—1924年6月11日
第12任 加斯東·杜梅格1924年6月13日—1931年6月13日
第13任 保羅·杜美1931年6月13日—1932年5月7日
第14任 阿爾貝·勒布倫1932年5月7日—1940年7月10日
法國維希政府
亨利·菲利浦·貝當1940年6月22日—1944年9月7日(稱“國家元首”,而非總統(tǒng))
自由法國
夏爾·戴高樂1940年6月18日—1944年(稱“自由法國元首”,而非總統(tǒng))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臨時政府主席
第1任 夏爾·戴高樂1944年6月3日—1946年1月26日
第2任 費歷克斯·古安1946年1月26日—1946年6月24日
第3任 喬治·皮杜爾1946年6月24日—1946年12月16日
第4任 萊昂·布魯姆1946年12月16日—1947年1月16日
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總統(tǒng)
第1任 樊尚·奧里奧爾1947年1月16日—1954年12月1日
第2任 勒內-儒勒-古斯塔夫·科蒂 1954年12月1日—1959年1月8日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總統(tǒng)
第1任 夏爾·戴高樂 1959年1月8日—1969年4月20日
代總統(tǒng) 阿蘭·波厄 1969年4月20日—1969年6月20日
第2任 喬治·讓·蓬皮杜 1969年6月20日—1974年4月2日
代總統(tǒng) 阿蘭·波厄 1974年4月2日—1974年5月19日
第3任 吉斯卡爾·德斯坦 1974年5月19日—1981年5月19日
第4任 弗朗索瓦·密特朗 1981年5月19日—1995年5月17日
第5任 雅克·希拉克 1995年5月17日—2007年5月16日
第6任 尼古拉·薩科齊 2007年5月7日-2012年5月15日
7、弗朗索瓦·奧朗德 2012年5月15日—2017年5月14日 社會黨
8、埃馬紐埃爾·馬克龍 2017年5月14日—今“共和國前進”運動
10. 德國前首相是誰
貝肯鮑爾
德國人弗朗茨·貝肯鮑爾
弗朗茨·貝肯鮑爾,德文原名FranzBeckenbauer,1945年9月11日出生,德國著名足球運動員,教練員,現任德國足協(xié)主席,綽號“足球皇帝”。貝肯鮑爾103次代表西德隊出場,攻入14球,參加過1966、1970和1974年世界杯足球賽,并于1974年奪得世界杯冠軍。1986年和1990年,貝肯鮑爾做為主教練帶領西德隊參加世界杯賽,并于1990年奪得世界杯冠軍。
球員生涯
國家隊出場記錄;處子秀-1965年9月26日世界杯預選賽2比1勝瑞典,最后一戰(zhàn)-1977年2月23日,0比1輸法國
共出場103次,進14球,其中世界杯進球5個
貝肯鮑爾無論是在德國足壇、歐洲足壇還是世界足壇,都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從他投身德國足壇的第一天起直到今天,他的一切都與德國現代足球運動密切相關。
1945年9月11日,弗朗茨·貝肯鮑爾出生于巴伐利亞州慕尼黑城的工人區(qū)。他的父親是一位忠厚老實的郵遞員,也是一位足球愛好者,經常帶貝肯鮑爾一起踢足球。1977年父親去世,他的一生對貝肯鮑爾職業(yè)的選擇和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
貝肯鮑爾16歲那年加入慕尼黑青年隊,18歲又加入國家青年集訓隊。那年他的保險營銷學學業(yè)已經完成。這時父親要求他找一份比較保險而安定的工作,但他卻選擇了足球。1964年在荷蘭舉行的歐洲青年足球錦標賽上,貝肯鮑爾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他的足球才華。
1965年9月,剛滿20歲的貝肯鮑爾入選國家隊,隨隊出征瑞典斯德哥爾摩,爭奪1966年英國世界杯決賽圈的參賽資格。他司職前衛(wèi),在迎戰(zhàn)奧地利、塞浦路斯和瑞典國家隊時他鋒芒畢露,尤其在對瑞典隊的比賽中發(fā)揮出色,一舉成名,為西德隊參加世界杯預選賽取得優(yōu)異成績立下了汗馬功勞。
1966年是貝肯鮑爾最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他為國家隊踢進第一個球;第一次當選聯(lián)邦德國足球先生;并且第一次參加世界杯足球賽。在初賽階段他幾乎場場得分。在對瑞士隊的比賽中他獨得兩分,全隊以5∶0擊敗對手;在對烏拉圭的比賽中他首先破門,鼓舞了全隊士氣,最后以4∶0戰(zhàn)勝對手;在對蘇聯(lián)隊的比賽中,他踢進決定性的一球,以2∶1擊敗對手。他不是前鋒,但得分能力超過前鋒。
決賽中西德隊遭遇東道主英格蘭隊。貝肯鮑爾作為中場隊員既要組織和實施犀利的攻擊,又要協(xié)調全隊防守。他出色地將英格蘭名將博比·查爾頓盯死,沒有讓他發(fā)揮作用。不過查爾頓畢竟馳騁綠茵場多年,經驗豐富,貝肯鮑爾稍不留神就讓他傳出了兩腳極具威脅的球,最終英格蘭隊以4∶2戰(zhàn)勝西德隊。但貝肯鮑爾給球迷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內行人士預言一顆新的足球巨星已經誕生。
1970年6月,第九屆世界杯大賽在墨西哥舉行。貝肯鮑爾與隊友密切配合,殺入半決賽。這次的對手是上屆世界杯賽的冠軍英格蘭隊,真是冤家路窄。
比賽前夕,教練舍恩做了精心的布置,貝肯鮑爾也積極獻計獻策,建議自己打前衛(wèi)線與后衛(wèi)線之間的位置,根據場上的形勢適時靈活地出擊或者防守。他的這一建議被主教練采納,從此足球史上多了一個名詞“自由人”。比賽開始后,貝肯鮑爾負責組織全隊的攻防。這場比賽空前的激烈。英格蘭隊在老將查爾頓的組織下頻頻向西德隊發(fā)起進攻,上半場結束時英格蘭隊以2∶0領先。下半場開始后,貝肯鮑爾在23分鐘時得隊友傳球快速帶球往前沖,英格蘭隊員以為貝肯鮑爾會把球傳給隊友,沒想到貝肯鮑爾并沒傳球,而是大步流星沖向禁區(qū),在離球門約25米的地方急停,抬腳打門,贏得一分。這一球鼓舞了全隊士氣,貝肯鮑爾和隊友們再接再厲,由轟炸機格特·穆勒再下一城,將比分扳成2∶2。加時賽再戰(zhàn),這次與4年前不同的是幸運之神在向西德隊微笑。貝肯鮑爾和他的隊友們明顯占有心理上的優(yōu)勢,結果又得一分,以3∶2戰(zhàn)勝了"宿敵"英格蘭隊,為4年前在溫布利體育場的失敗報了一箭之仇。
1972年貝肯鮑爾又和隊友們參加了第四屆歐洲足球錦標賽,他們抖擻精神,分別以3∶1、2∶1、3∶0力克英格蘭、比利時、蘇聯(lián)隊,奪得冠軍。貝肯鮑爾的足球生涯錦上添花。
1974年6月,第十屆世界杯在西德舉行,貝肯鮑爾第三次參加世界杯大賽。他參加過兩次世界杯,但都未能奪冠,他心有不甘。此時的他無論經驗、技術和組織能力都優(yōu)于以往,達到巔峰,他立志要拼。
但天有不測風云,第一場比賽西德隊就以0∶1敗在了東德隊的腳下。出師不利使全隊信心大減,甚至連教練都心灰意冷了。但關鍵時刻貝肯鮑爾站了出來,成了全隊的精神支柱。他從教練手中接過指揮權,由他排兵布陣,決定誰上場和打什么戰(zhàn)術。雖然這些做法激怒了一些隊友甚至教練,但后來證明他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英雄氣概是值得贊揚的。
7月7日,西德隊與荷蘭隊爭奪冠軍。由于對荷蘭隊的踢法估計不足,一開場負責防守克魯伊夫的福格茨不知所措。荷蘭隊在中圈開球,三傳兩遞將球交給克魯伊夫,就在克魯伊夫快速帶球往前沖形成單刀的時候,西德隊后衛(wèi)無奈只好將其拌倒,被罰點球,先失一城。此時離開場才56秒鐘,西德隊連球還沒碰到過。失球后貝肯鮑爾不急不躁,全隊不慌不亂,有條不紊地打著自己的戰(zhàn)術,最終以2∶1戰(zhàn)勝強大的荷蘭隊奪得冠軍。當貝肯鮑爾從國際足聯(lián)主席斯坦利·勞斯手中接過世界杯的時候,他無比激動地說:“1954年我還只是一個小孩,守在收音機旁聽世界足球錦標賽的實況轉播,如今我自己親身參加了這樣的比賽,我的夢想實現了?!?/p>
由于他在納稅問題上與當局發(fā)生了不必要的糾紛,貝肯鮑爾一氣之下于1978年5月與美國紐約宇宙隊簽約,離開了祖國,與球王貝利、克魯伊夫等同臺獻藝,為在美國傳播足球技術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并為宇宙隊奪得3次全國杯賽的冠軍。
他在美國的生活是平靜的,也是幸福的。在美國沒有多少人能夠認出他的面孔,他享有極大的生活自由。貝利在退役時對貝肯鮑爾表示感謝,表示在運動生涯快結束時能和貝肯鮑爾這樣一位偉大人物同場競技實在是人生樂事。
1980年貝肯鮑爾回到闊別三載的祖國,3年的美國生活使貝肯鮑爾幾乎成了西德人遺忘的球星,但他不后悔。1981年他加盟漢堡俱樂部,使該隊獲得1982年西德甲級聯(lián)賽冠軍和歐洲足協(xié)亞軍。他參加了世界杯的外圍賽,但由于傷痛的原因,沒有參加決賽階段的比賽。
1982年6月1日,37歲的貝肯鮑爾因傷病原因被迫掛靴,在告別儀式上,面對數以萬計的擁戴者,他激動萬分。為了表彰貝肯鮑爾對足球的貢獻,聯(lián)邦德國于1983年授予他國家十字勛章。
退役后
退役后,貝肯鮑爾擔任了體育評論員,并兼任西德足球隊技術顧問。1983年他又回到了美國宇宙隊。
1984年歐洲錦標賽中,西德隊沒能進入半決賽,主教練德瓦爾引咎辭職,西德足球隊的水平一天不如一天。貝肯鮑爾在這種情況下接過國家隊帥印,重整隊伍,嚴肅綱紀,逐漸地復蘇了西德足球,并在1986年墨西哥舉辦的世界杯賽上奪得亞軍。
貝肯鮑爾擅長謀劃,琢磨對手,將對手的優(yōu)劣分析得一清二楚。在1990年的意大利世界杯上,西德隊在復賽中遇到了擁有古利特、巴斯騰和里杰卡爾德三駕豪華馬車的荷蘭隊。為了打敗荷蘭隊,他授意沃勒爾以小動作惹怒里杰卡爾德,里杰卡爾德中計,不僅推搡沃勒爾,還向他臉上吐口水,結果雙雙被紅牌罰下。沃勒爾對西德隊并不重要,但里杰卡爾德不在場上,荷蘭隊失去了一個進攻和防守的組織者,最后敗下陣來。在決賽中,貝肯鮑爾看破了阿根廷的劣勢--馬拉多納已經不如從前,體力不支,另外4名主力禁賽,阿根廷隊隊伍參差不齊。于是他授意全隊加強進攻,把阿根廷隊拖垮。比賽開始后全隊嚴格按照他的部署,圍著阿根廷球門狂轟濫炸。阿根廷隊疲于防守,無力還擊,被拖得筋疲力盡,最后西德隊以布雷默的一記點球小勝,獲得冠軍。
作為隊員和教練貝肯鮑爾都得過世界冠軍。世界杯賽后,他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他信守承諾,辭去了國家隊主教練的職務。后來,雖然在馬賽隊當過技術部主任,但中途退出,又回到拜仁慕尼黑隊。阿維蘭熱曾有意推薦他競選國際足聯(lián)主席,但他卻推辭不就,寧愿當拜仁慕尼黑俱樂部主席。
人稱“足球皇帝”。生于1945年9月11日。103次代表西德隊出場,攻入14球。參加過1966、1970和1974年世界杯足球賽,1974年率領西德隊奪冠。1986年和1990年做為主教練帶領西德隊參加世界杯賽,并于1990年奪得世界杯冠軍。成為歷史上做為球員和主教練都獲得過世界杯冠軍的第一人。兩次當選歐洲足球先生。現任德國足協(xié)主席。
他是拜仁慕尼黑的真正老大
貝肯鮑爾敢作敢為,在足球場上無往不勝,在婚姻生活上也我行我素。他的這些做法影響了馬特烏斯、沃勒爾等著名球員,他們紛紛與結發(fā)妻子離婚,投奔情人的懷抱。
在特別強調集體力量和紀律的德國,貝肯鮑爾算是一個性情散漫與眾不同的人。他踢球講究優(yōu)雅、歡快,是一個技術型的球星。他踢起球來華麗、文雅、高尚,體現了最大程度的自由發(fā)揮與即興表演,絲毫都不呆板。作教練時,他允許隊員發(fā)揮個性,而不是限制個性的發(fā)揮。他給德國足球帶來了一股清新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