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農七師一二九團現貌
農七師一二九團 農七師一二九團地處準噶爾盆地西南緣的奎屯河沖積平原。這里屬于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全年日照總時數2620小時,年降水160.9毫米。全團總人口15763人。其中從業(yè)人員4351人,總面積534平方公里,可墾面積2.33萬公頃,現有耕地面積8.62千公頃,年引水量5800萬立方米。工業(yè)企業(yè)有9個。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19658萬元。該團是以棉花、小麥種植,牛羊養(yǎng)殖和釀造為支柱,這里盛產棉花、小麥和各種瓜果。棉花纖維長,瓜果含糖量高。工業(yè)上已形成了農副產品加工、機械、電器、建材、釀造、食品等門類齊全的工業(yè)體系。團辦的“新疆五五酒廠”所產的“天池老窖”“天池特曲”聞名全疆{0}
2,有人知道新疆的129團嗎
農七師一二九團地處天山北坡經濟帶、準葛爾盆地西南緣的克拉瑪依市行政轄區(qū)內,217國道橫貫團場中央,東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西瀕奎屯河東岸,南距北疆重鎮(zhèn)奎屯市、312國道和烏奎高速公路55公里、奎北鐵路南北貫穿團場,火車站集客運、貨運及勝利油田石油儲運站一體是奎北鐵路重要交通樞紐。同時籌備建市條件成熟已進入規(guī)劃階段。北離石油名城克拉瑪依市90公里。團場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十分便利。地域面積256平方公里,可耕面積14000公頃,現有耕地面積9280公頃,總人口2.1萬人。全團現有建制單位35個,其中農牧業(yè)單位17個,工業(yè)企業(yè)8家,建筑單位1個。是一個集農、林、牧、副全面發(fā)展,工、交、建、商、文、衛(wèi)齊全的中型現代化國有農場。{1}
3,有人知道新疆的129團嗎
129團,團部駐克拉瑪依市五五新鎮(zhèn)。轄15個連:一連,駐戍邊村;二連,駐固沙村;三連,駐西河寨;四連,駐建新村;五連,駐干溝村;六連,駐新風村;七連,駐西溝村;八連,駐中坪村;九連,駐春風村;十連,駐果園村;十一連,駐良繁村;十二連,駐創(chuàng)業(yè)村;十三連,駐柳明村,十四連,駐堿莊;十五連,駐百家莊全團總人口14565人。其中從業(yè)人員6271人,總面積534平方公里,可墾面積2.33萬公頃,現有耕地面積0.87萬公頃,年引水量5800萬立方米。工業(yè)企業(yè)有9個。1997年國內生產總值12429萬元,職均收入6000多元。該團是以棉花、小麥種植,牛羊養(yǎng)殖和釀造為支柱,這里盛產棉花、小麥和各種瓜果。棉花纖維長,瓜果含糖量高。工業(yè)上已形成了農副產品加工、機械、電器、建材、釀造、食品等門類齊全的工業(yè)體系。團辦的“新疆五五酒廠”所產的“天池老窖”“天池特曲”聞名全疆。129團最初為“新疆軍區(qū)生產建設兵團農七師第二管理處園藝農場”。1959年3月,師決定將第二管理處處部由二十團遷至獨克公路55公里東側。同年4月,二管處從二十五團、二十團、柳溝二場各抽調一個基建隊到五五地區(qū)修路蓋房。1960年9月1日,經兵團黨委批準,成立園藝農場。1963年10月30日,為貫徹中央精兵簡政和增產節(jié)約指示精神,師研究決定將一、二管理處的園藝農場改為處直單位。至此,園藝農場下轄生產一隊、生產三隊、生產四隊、生產五隊、試驗站、1731連、奶牛場、造林隊、保修廠、子女校、副業(yè)連、果園隊、衛(wèi)生所、五五食堂、場部等14個單位。1963年10月30日,園藝農場更名為處直農場。1964年初,1731連與果園隊合并。1月10日,二管處對處直單位進行整編,撤銷園藝農場番號及機構,由二管處直接領導;將原處部商店、園藝農場五五食堂合編為處直商店;原水管總所工程隊、副業(yè)連合編為處直副業(yè)一隊;原處直機運隊、園藝農場副業(yè)隊、保養(yǎng)間合并為處直副業(yè)隊;原園藝農場三隊、五隊、奶牛場合并為處直奶牛場;原園藝農場一隊、造林隊合并為果園隊;原生產二隊、1731連合并為處直武裝連;原生產六隊、試驗站合并為處直良種隊;原園藝農場機耕隊改為處直機耕隊;原園藝農場子女校合并為五五中學附屬小學。1965年春,車排子五場解散。二管處以獨克公路60公里處為界,以南的連隊劃歸處直農場,同時將處直托里種羊場與處直農場合并,處直農場規(guī)模擴大,耕地面積、人口有所增長。處直農場下轄一隊、二隊、三隊、四隊、五隊、六隊、七隊、良種隊、武裝連、機耕隊、五五中學、果園隊、奶牛場、副業(yè)一隊、副業(yè)二隊、衛(wèi)生所、商店等16個單位。 1965年1月,處直農場與二管處托里種羊場合并成立五五農場。1966年3月2日,為了加強組織領導,精簡機構,五五農場將所屬基層單位進行整編:原良種隊、果園隊、水管站名稱不變;衛(wèi)生所改為衛(wèi)生隊;原生產五隊、八隊及奶牛場合并為生產一隊;原勞改隊為生產二隊;原生產七隊改為生產三隊;原生產六隊改為生產四隊;原生產一隊、二隊合并為生產五隊;原生產三隊、四隊合并為生產六隊;原副業(yè)二隊改為加工廠;原機耕隊與小修廠合并為保修廠;托里種羊場仍編為畜牧一隊、二隊、三隊、農業(yè)隊;五五中學小學部為五五農場子女小學。同年5月12日,五五農場黨委決定將生產三隊以獨克公路為界,路西仍為三隊,路東為基建隊。1969年1月7日,農七師臨時黨委決定撤消二管處,將第二修配廠、二管處中學劃歸五五農場領導。二管處水管總所暫由師直接領導。1月21日,五五農場黨委決定小修廠除收割機、發(fā)電機、德特一16機車、一臺車床及人員調加工廠外,其余人員、修理設備、固定資產調入第二修配廠。2月6日,經場黨委研究決定五五小學與五五中學合并。二管處代管的郵局、銀行、國庫的領導和行政管理工作由五五農場代管。1969年4月4日,五五農場決定將連隊番號重新編制:原生產二隊編為一連;原生產一隊編為二連;原生產三隊編為三連;原生產四隊編為四連;原生產五隊編為五連;原生產六隊編為六連;原生產七隊編為七連;原基建隊新點編為八連;原良種隊編為九連;原果園隊編為十連;原基建隊、水管站編為十一連;原加工廠編為十二連;原衛(wèi)生隊編為衛(wèi)生連;原五五中學編為五五子女校;原新生隊編為新一隊;商店、修配廠、勞改隊名稱不變。1969年兵團實行統一編制,五五農場為新疆軍區(qū)生產建設兵團農七師一二九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