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小白多少錢,晉文公重耳和公子小白

”奉公子小白出奔莒。管仲是公子糾的師傅,為了幫助公子糾得到王位,決定帶兵堵截公子小白,他一箭射中了小白的腰部,箭頭剛好被腰帶上面的銅撘鉤住了,公子小白大叫一聲倒在車上,假裝死去。事實也正是如此,公孫無知做了齊國國君不過幾個月就被殺死,然后齊國無君,公子小白和公子糾開始賽跑,看誰先回到齊國繼位,輔佐公子糾的管仲甚至在公子小白和鮑叔牙回國的必經(jīng)之道上埋伏想直接殺死公子小白,只是公子小白裝死躲過一劫然后快馬加鞭竟提前一步趕回了齊國,又有齊國卿大夫的支持,順利繼位,即齊桓公。

管仲差點殺了小白,為何小白繼位后還要重用管仲?

當初,公子小白和哥哥公子糾兩人都是為躲避齊國的內亂而逃到了國外。齊襄公死后,二人都急著要趕回齊國,為的就是爭奪王位。管仲是公子糾的師傅,為了幫助公子糾得到王位,決定帶兵堵截公子小白,他一箭射中了小白的腰部,箭頭剛好被腰帶上面的銅撘鉤住了,公子小白大叫一聲倒在車上,假裝死去。公子糾以為小白死了,就不緊不慢地往齊國去。

這時公子小白抄小路日夜兼程地趕回齊國,搶先登上了國君的寶座,稱為齊桓公。齊桓公原本是想讓他師傅鮑叔牙當宰相,但是鮑叔牙覺得自己智慧能力不如管仲,就把管仲推薦給齊桓公??升R桓公卻心存芥蒂。鮑叔牙勸說齊桓公:“管仲是個治國奇才,雖然他當初射了你一箭,但那是因為他是公子糾的師傅,當然會為公子糾考慮?,F(xiàn)在大王應該寬宏大量,不計前嫌,真心請他過來,不僅可以治理好國家,而且其他國家也會聽您的指揮的。

”齊桓公覺得鮑叔牙的話很有道理,當即表示不再計較那一箭之仇,并派鮑叔牙代表他請管仲到齊國來當宰相。管仲因為怕齊桓公報仇就逃出了齊國,鮑叔牙找到管仲后說,齊桓公是當代英主,是真心想請您到齊國當宰相的。齊桓公也派出了隊伍,去迎接管仲回來,表示將重用管仲。管仲確實是個有真本事之人,當了宰相之后,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把齊國治理得井然有序,百姓安居樂業(yè)。

齊襄公在世的時候,為什么管仲與公子糾要避禍魯國?

公元前698年的冬天,春秋小霸齊僖公去世,其子諸兒繼位,是為齊襄公。齊襄公是齊國歷史上一位頗有爭議的國君,往好聽了說就是一位真性情的國君,往不好聽了說就是一位獨斷專行、剛愎自用、朝令夕改的國君。他對齊國是有功的,后來的齊桓公能稱霸就有齊襄公開疆擴土的大功勞;但他也是有過的,他喜怒無常,朝令夕改,和百姓、官員都離了心,甚至兄弟們(公子小白和公子糾)也都紛紛出逃,他和自己的妹妹有私情,不計后果殺死妹夫魯桓公,和堂兄弟公孫無知鬧出矛盾,最終被公孫無知除掉。

那么,公子小白和公子糾為何會選擇出逃呢?《史記·齊太公世家》是這樣記載的:初,襄公之醉殺魯桓公,通其夫人,殺誅數(shù)不當,淫於婦人,數(shù)欺大臣,群弟恐禍及?!蹲髠鳌でf公八年》是這樣記載的:初、襄公立,無常。鮑叔牙曰:“君使民慢,亂將作矣?!狈罟有“壮霰架?。亂作,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糾來奔。兩種記載都在說明一個問題,即齊襄公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個昏君,他獨斷專行、剛愎自用、私生活混亂、喜怒無常、朝令夕改,以至于失去了民心,齊國內亂是遲早的事,因此他的弟弟們都選擇出逃了,而之所以說齊襄公是昏君,可以用幾件事來說明一下。

第一件事就是齊襄公和自己的妹妹有私情。當初齊僖公想將文姜嫁去鄭國,卻被鄭國拒絕,文姜傷心不已,和自己的哥哥諸兒產(chǎn)生了男女之情,齊僖公知道后,迅速將文姜嫁給了魯桓公,并責令文姜有生之年不得回到齊國。但是齊僖公去世諸兒繼位之后,文姜就讓魯桓公帶著到齊國去,兄妹倆舊情復燃,齊襄公絲毫沒有顧及魯桓公的面子,可以說這件事已經(jīng)嚴重影響了齊魯之間的關系,但齊襄公霸氣,他才不管魯桓公會不會生氣。

第二件事就是齊襄公為了文姜殺死了魯桓公。文姜和齊襄公舊情復燃,魯桓公知道后就大聲指責了文姜,而文姜就跑到齊襄公面前去哭訴。齊襄公居然想到了一個永絕后患的法子,那就是殺死魯桓公,在幾天后,齊襄公就約魯桓公喝酒,酒酣之際,齊襄公讓公子彭生去送魯桓公,然后在馬車上,公子彭生奉命結果了魯桓公的命。魯桓公死在齊國,魯國當時并沒有足夠的實力讓齊襄公負責,只能委婉的要求交出殺死魯桓公的人,而齊襄公就將公子彭生殺死來平息這件事,這件事讓齊襄公同時得罪了齊國的貴族和魯國。

得罪魯國很好理解,畢竟魯國人不傻,知道自家國君的死罪魁禍首是齊襄公,說到得罪齊國貴族自然就是因為公子彭生,彭生是齊襄公的弟弟,本就是貴族,力大無比,齊襄公能說服彭生殺死魯桓公,自然是許諾了不少,但是最后卻將彭生推了出去,雖然這樣的處理對于齊國來說損失是最小的,但是貴族們確實寒了心。而另一件事則直接導致了齊襄公的被殺,齊襄公曾派連稱和管至父這兩個大夫去戍守葵丘,按照原本的約定,兩人在瓜熟時節(jié)前往,然后在第二年的瓜熟時節(jié)就可以被替換回來,兩人到了葵丘,一年后,齊襄公并沒有按照約定派出替換人員,兩人請求替換,也沒有得到齊襄公的允許,眼看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來,兩人一怒之下生了作亂的心思,打算換了這個國君。

兩人說服齊襄公的堂兄弟公孫無知一起作亂,公孫無知當年很得齊僖公的寵愛,他除了不是太子之外,很多禮儀規(guī)制和太子沒什么區(qū)別,這讓齊襄公很不高興,兩人在齊僖公在世的時候就很不對付,后來齊襄公登基之后,自然不會對公孫無知手下留情,公孫無知對齊襄公也是頗有怨言。三人一拍即合,又連稱有個堂妹是齊襄公的妾室,并不受寵,三人就通過她知道齊襄公的消息。

不久之后,齊襄公就被三人殺死,公孫無知被扶上了國君之位。 通過以上幾件事就可以看出齊襄公的不得人心,他喜怒無常、朝令夕改,數(shù)欺大臣,民心不附。這樣的國君很容易引起國家的動亂,而管仲和鮑叔牙早在齊襄公初繼位的時候就已經(jīng)看清了齊襄公這個人,知道齊國很可能會有動亂,因此各自帶著自己看重的公子出逃。管仲和召忽帶著公子糾到了魯國,鮑叔牙帶著公子小白到了莒國。

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的出逃固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害怕惹禍上身被哥哥齊襄公除掉,或者在齊國的內亂中被波及。但更主要的卻是想避開齊國權力中心,然后等待時機,他們都是權力欲很大的人,都想在齊襄公玩火自焚后占得先機,問鼎齊國內政。這從公子小白和鮑叔牙避禍莒國就可以看得出來。管仲和召忽帶著公子糾避禍魯國很好理解,因為公子糾的生母就是魯國人,但是公子小白的母親卻是衛(wèi)女,鮑叔牙和公子小白卻并沒有到衛(wèi)國避禍,而是選擇到莒國。

如果單純避禍,自然是距離齊國越遠越好,到的國家越強大越好,但不論是公子小白還是公子糾都沒有離得太遠。雖然衛(wèi)國和莒國都和齊國是鄰國,但莒國的都城莒離臨淄更近,這樣不僅消息傳遞的快,將來和公子糾競爭回國的時候,也能不失了先機。如果是到衛(wèi)國的話,將來齊國內亂,公子小白即便在齊國有支持者,但也幾乎做不到先一步到達齊國,畢竟實際距離擺在那里。

因此,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在一開始避禍的時候,就已經(jīng)想好了將來齊國內亂的時候要快馬加鞭趕回去,然后爭國君之位。事實也正是如此,公孫無知做了齊國國君不過幾個月就被殺死,然后齊國無君,公子小白和公子糾開始賽跑,看誰先回到齊國繼位,輔佐公子糾的管仲甚至在公子小白和鮑叔牙回國的必經(jīng)之道上埋伏想直接殺死公子小白,只是公子小白裝死躲過一劫然后快馬加鞭竟提前一步趕回了齊國,又有齊國卿大夫的支持,順利繼位,即齊桓公。

管仲神射要殺小白,公子小白口吐鮮血,這是怎么回事?

春秋時期,齊國齊襄公被殺,齊國大亂,當時鮑叔牙和管仲是非常好的朋友,他們之間的友誼也被后世稱為管鮑之交,當時鮑叔牙當時輔助公子小白、管仲輔助公子糾。他們雖然輔佐的人不同,但他們的友誼卻還是很深厚。在齊國內亂時,管仲和鮑叔牙分別帶著齊國公子糾和小白離開齊國避難,希望等待機會在重新回到齊國。后來殺死齊襄公的公孫無知等人被殺,齊國也開始安定下來,接下來的就是齊國國君的人選,而當時最合適的就是公子糾和公子小白。

但他們當時都不在齊國,他們是與時間賽跑的,誰先到齊國,誰將是齊國的國君,所以鮑叔牙和管仲就分別帶著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從所在地向齊國進發(fā)。而管仲為了保險起見,自己就快馬先行去堵截公子小白,并且希望借機除去小白,當管仲帶著人遇到鮑叔牙和公子小白后,在勸說不成的情況下,就先公后私,一箭射向小白。當時管仲射這一箭,雖然射到小白身上,但卻射到小白身上的鉤帶之上,并沒有什么事,但公子小白知道管仲箭法厲害,如果管仲發(fā)現(xiàn)自己沒事,肯定還會在射,到時就不會有這么好的運氣再射到鉤帶之上。

所以姜小白急中生智,壓破舌尖,口吐獻血趴了下去,這樣就騙到了管仲,管仲以為小白已死,大患已除,就離開了,而公子糾聽管仲說小白已死的消息后非常高興,向齊國進發(fā)的速度就慢了下來。而公子小白則在管仲走后,加快行程,最終小白先于公子糾到了齊國,姜小白得以繼齊國國君之位。之后公子糾被殺,而管仲卻被帶回齊國,本來齊桓公深恨管仲射他一箭之仇要殺管仲,然而姜小白的師傅鮑叔牙不僅請求饒恕管仲,還要齊桓公重用管仲,管仲非常不理解,也不愿意重用管仲。

經(jīng)過鮑叔牙極力的推薦管仲,說管仲之才在自己之上,最終齊桓公拜管仲為相,位在鮑叔牙之上。管仲也不負眾望,一直輔佐齊桓公強齊圖霸,當時周室雖弱,但周天子始終是天下的共主,所以管仲和齊桓公推行尊王攘夷的策略,以達到用天子之名征討四方而稱霸當時。后來管仲輔佐齊桓公,讓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第一個稱霸的霸主,也有了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成就。

所以當時不僅齊桓公有了地位,同時作為齊相的管仲在后世的地位非常之高。也成了一代名相。然而齊桓公在管仲去世后,開始的時候還記得管仲遺言,但時間久了,在加上齊桓公年老體衰,重用小人,最終導致齊桓公被困在宮中被密封起來而餓死,并且齊桓公死后六十余天才被發(fā)現(xiàn)得以入土為安。一代霸主齊桓公落到這個下場,也是很悲哀的。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