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悅行酩莊酒業(yè)有限公司,關于酒文化的歷史典故

本文目錄一覽

1,關于酒文化的歷史典故

00:00 / 03:0070% 快捷鍵說明 空格: 播放 / 暫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單次快進5秒 ←: 單次快退5秒按住此處可拖拽 不再出現(xiàn) 可在播放器設置中重新打開小窗播放快捷鍵說明

關于酒文化的歷史典故

2,月下獨酌翻譯及賞析

【《月下獨酌》全文翻譯】:其一花叢中擺下一壺好酒,無相知作陪獨自酌飲。舉杯邀請明月來共飲,加自己身影正好三人。月亮本來就不懂飲酒,影子徒然在身前身后。暫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時行樂。我唱歌月亮徘徊不定,我起舞影子飄前飄后。清醒時我們共同歡樂,酒醉以后各奔東西。但愿能永遠盡情漫游,在茫茫的天河中相見。其二天如果不愛酒,酒星就不能羅列在天。地如果不愛酒,就不應該地名有酒泉。天地既然都喜愛酒,那我愛酒就無愧于天。我先是聽說酒清比作圣,又聽說酒濁比作賢。既然圣賢都飲酒,又何必再去求神仙?三杯酒可通儒家的大道,一斗酒正合道家的自然。我只管得到醉中的趣味,這趣味不能向醒者相傳!其三三月里的長安城,春光明媚,春花似錦。誰能如我春來獨愁,到此美景只知一味狂飲?富貧與長壽,本來就造化不同,各有天分。酒杯之中自然死生無差別,何況世上萬事根本沒有是非定論。醉后失去了天和地,一頭扎向了孤枕。沉醉之中不知還有自己,這種快樂何處能尋?其四無窮的憂愁有千頭萬緒,我有美酒三百杯。雖然愁多酒雖少美酒一傾愁不再回。因此我才了解酒中圣賢,即使酒少愁多,酒酣心自開朗。辭粟只能隱居首陽山,沒有酒食顏回也受饑。當代不樂于飲酒,虛名有什么用呢?蟹螯就是仙藥金液,糟丘就是仙山蓬萊。姑且先飲一番美酒,乘著月色在高臺上大醉一回。【《月下獨酌》賞析】:這組詩共四首,以第一首流傳最廣。第一首詩寫詩人由政治失意而產生的一種孤寂憂愁的情懷。詩中把寂寞的環(huán)境渲染得十分熱鬧,不僅筆墨傳神,更重要的是表達了詩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曠達不羈的個性和情感。此詩背景是花間,道具是一壺酒,登場角色只是他自己一個人,動作是獨酌,加上“無相親”三個字,場面單調得很。于是詩人忽發(fā)奇想,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過來,連自己在內,化成了三個人,舉杯共酌,冷清清的場面,頓覺熱鬧起來。然而月不解飲,影徒隨身,仍歸孤獨。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從月影上發(fā)議論,點出“行樂及春”的題意。最后六句為第三段,寫詩人執(zhí)意與月光和身影永結無情之游,并相約在邈遠的天上仙境重見。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xiàn)出一種由獨而不獨,由不獨而獨,再由獨而不獨的復雜情感。全詩以獨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詩情波瀾起伏而又純乎天籟,因此一直為后人傳誦。第二首詩通篇議論,堪稱是一篇“愛酒辯”。開頭從天地“愛酒”說起。以天上酒星、地上酒泉,說明天地也愛酒,再得出“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的結論。接著論人。人中有圣賢,圣賢也愛酒,則常人之愛酒自不在話下。這是李白為自己愛酒尋找借口,詩中說:“賢圣既已飲,何必求神仙?!庇忠再H低神仙來突出飲酒。從圣賢到神仙,結論是愛酒不但有理,而且有益。最后將飲酒提高到最高境界:通于大道,合乎自然,并且酒中之趣的不可言傳的。此詩通篇說理,其實其宗旨不在明理,而在抒情,即以說理的方式抒情。這不合邏輯的議論,恰恰十分有趣而深刻地抒發(fā)了詩人的情懷,詩人的愛酒,只是對政治上失意的自我排遣。他的“酒中趣”,正是這種難以言傳的情懷。第三首詩開頭寫詩人因憂愁不能樂游,所以說“誰能春獨愁,對此徑須飲”,詩人希望從酒中得到寬慰。接著詩人從人生觀的角度加以解釋,在精神上尋求慰藉,并得出“此樂最為甚”的結論。詩中說的基本是曠達樂觀的話,但“誰能春獨愁”一語,便流露出詩人內心的失意悲觀情緒。曠達樂觀的話,都只是強自寬慰。不止不行,不塞不流。強自寬慰的結果往往是如塞川流,其流彌激。當一個人在痛苦至極的時候發(fā)出一聲狂笑,人們可以從中體會到其內心的極度痛苦;而李白在失意愁寂難以排遣的時候,發(fā)出醉言“不知有吾身,此樂最為甚”時,讀者同樣可以從這個“樂”字感受到詩人內心的痛苦。以曠達寫牢騷,以歡樂寫愁苦,是此詩藝術表現(xiàn)的主要特色,也是藝術上的成功之處。第四首詩借用典故來寫飲酒的好處。開頭寫詩人借酒澆愁,希望能用酒鎮(zhèn)住憂愁,并以推理的口氣說:“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開?!苯又桶扬嬀菩袠氛f成是人世生活中最為實用最有意思的事情。詩人故意貶抑了伯夷、叔齊和顏回等人,表達虛名不如飲酒的觀點。詩人對伯夷、叔齊和顏回等人未必持否定態(tài)度,這樣寫是為了表示對及時飲酒行樂的肯定。然后,詩人又拿神仙與飲酒相比較,表明飲酒之樂勝于神仙。李白借用蟹螯、糟丘的典故,并不是真的要學畢卓以飲酒了結一生,更不是肯定紂王在酒池肉林中過糜爛生活,只是想說明必須樂飲于當代。最后的結論就是:“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痹掚m這樣說,但只要細細品味詩意,便可以感覺到,詩人從酒中領略到的不是快樂,而是愁苦。【作品原文】:月下獨酌四首其一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其二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已聞清比圣,復道濁如賢。賢圣既已飲,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其三三月咸陽城,千花晝如錦。誰能春獨愁,對此徑須飲。窮通與修短,造化夙所稟。一樽齊死生,萬事固難審。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樂最為甚。其四窮愁千萬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雖少,酒傾愁不來。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開。辭粟臥首陽,屢空饑顏回。當代不樂飲,虛名安用哉。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 【詞句注釋】:獨酌:一個人飲酒。酌,飲酒。間:一作“下”, 一作“前”。無相親:沒有親近的人?!芭e杯”二句:我舉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飲,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說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為三人。既:已經。不解:不懂,不理解。三國魏嵇康《琴賦》:“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聲?!蓖剑和饺?,白白的。將:和,共。及春:趁著春光明媚之時。月徘徊:明月隨我來回移動。影零亂:因起舞而身影紛亂。同交歡:一起歡樂。一作“相交歡”。無情游:月、影沒有知覺,不懂感情,李白與之結交,故稱“無情游”。相期邈(miǎo)云漢:約定在天上相見。期,約會。邈,遙遠。云漢,銀河。這里指遙天仙境?!板阍茲h”一作“碧巖畔”。酒星:古星名。也稱酒旗星。《晉書·天文志》云:“軒轅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享宴酒食?!睗h孔融《與曹操論酒禁書》:“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本迫壕迫?,漢置,在今甘肅省酒泉市。傳說郡中有泉,其味如酒,故名酒泉。大道:指自然法則?!肚f子·天下》:“天能覆之而不能載之,地能載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辯之,知萬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本浦腥ぃ猴嬀频臉啡?。晉陶潛《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溫(桓溫)嘗問君:‘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爾?!薄叭隆倍洌阂蛔鳌昂螟B吟清風,落花散如錦”;一作“園鳥語成歌,庭花笑如錦”。咸陽借指長安?!俺恰币蛔鳌皶r”。徑須:直須。李白《將進酒》詩:“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窮通:困厄與顯達。《莊子·讓王》:“古之得道者,窮亦樂,通亦樂,所樂非窮通也;道德于此,則窮通為寒暑風雨之序矣。”修短:長短。指人的壽命?!稘h書·谷永傳》:“加以功德有厚薄,期質有修短,時世有中季,天道有盛衰。”造化:自然界的創(chuàng)造者。亦指自然?!肚f子·大宗師》:“今一以天地為大爐,以造化為大冶,惡乎往而不可哉?”齊死生:生與死沒有差別。兀然:昏然無知的樣子。孤枕:獨枕。借指獨宿、獨眠。唐李商隱《戲贈張書記》詩:“別館君孤枕,空庭我閉關?!备F愁:窮困愁苦?!妒酚洝て皆萸淞袀髡摗罚骸叭挥萸浞歉F愁,亦不能著書以自見于后世云?!鼻f端:一作“有千端”。三百杯:一作“唯數(shù)杯”。酒圣:謂豪飲的人。宋曾鞏《招澤甫竹亭閑話》詩:“詩豪已分材難強,酒圣還諳量未寬?!迸P首陽:一作“餓伯夷”。首陽,山名。一稱雷首山,相傳為伯夷、叔齊采薇隱居處。屢空:經常貧困。謂貧窮無財。《論語·先進》:“回也其庶乎!屢空?!焙侮碳猓骸把曰厥鼛资サ?,雖數(shù)空匱而樂在其中?!鳖伝兀捍呵锬┢隰攪?,孔子的得意門生。樂飲:暢飲?!妒酚洝じ咦姹炯o》:“沛父兄諸母故人日樂飲極驩,道舊故為笑樂?!卑灿茫河惺裁醋饔谩0?,什么。蟹螯(áo):螃蟹變形的第一對腳。狀似鉗,用以取食或自衛(wèi)?!稌x書·畢卓傳》:“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苯鹨海河髅谰?。唐白居易《游寶稱寺》詩:“酒懶傾金液,茶新碾玉塵?!痹闱穑悍e糟成丘。極言釀酒之多,沉湎之甚。《尸子》卷下:“六馬登糟丘,方舟泛酒池?!迸钊R:古代傳說中的神山名。此處泛指仙境。乘月:趁著月光。《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四時歌夏歌一》:“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蓮子?!薄咀髡吆喗椤浚豪畎祝?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繼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xiàn)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yǎng)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緞?chuàng)作背景】:這首詩約作于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時李白在長安,正處于官場失意之時。此詩題下,兩宋本、繆本俱注“長安”二字,意謂這四首詩作于長安。當時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實現(xiàn),心情是孤寂苦悶的。但他面對黑暗現(xiàn)實,沒有沉淪,沒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因有此作?!颈磉_主題】:《月下獨酌四首》是唐代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這四首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詩意表明,詩人心中愁悶,遂以月為友,對酒當歌,及時行樂。組詩運用豐富的想象,表達出詩人由孤獨到不孤獨,再由不孤獨到孤獨的一種復雜感情。表面看來,詩人真能自得其樂,可是深處卻有無限的凄涼。全詩筆觸細膩,構思奇特,體現(xiàn)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曠達樂觀、放浪形骸、狂蕩不羈的豪放個性?!久尹c評】:高棅《唐詩品匯》:劉云:古無此奇(“對影”句下)。劉云:凡情俗態(tài)終以此,安得不為改觀(末句下)?鐘惺、譚元春《唐詩歸》:譚云:奇想,曠想。鐘云:放言只中無人。沈德潛《唐詩別裁》:脫口而出,純乎天籟,此種詩人不易學。李家瑞《停云閣詩話》:李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東坡喜其造句之工,屢用之。予讀《南史·沈慶之傳》,慶之謂人曰:“我每履田園,有人時與馬成三,無人則與馬成二。”李詩殆本此。然慶之語不及李詩之妙耳。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千古奇趣、從眼前得之。爾時情景,雖復潦倒,終不勝其曠達。陶潛云:“揮杯勸孤影”,白意本此。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題本獨酌,詩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說,反復推勘,愈形其獨(“舉杯”四句下)。近藤元粹《李太白詩醇》:嚴滄浪曰:飲情之奇。于孤寂時,覓此伴侶,更不須下酒物。且一嘆一解,若遠若近,開開闔闔,極無情,極有情。如此相期,世間豈復有可“相親”者耶?查慎行《初白庵詩評》:此種語太庸近,疑非太白作。

月下獨酌翻譯及賞析

3,贊美酒的詩句

1、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蘇軾《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 2、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岑參《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3、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江南春》 4、荷花開后西湖好,載酒來時。歐陽修《采桑子荷花開后西湖好》 5、春風爾來為阿誰,蝴蝶忽然滿芳草。李白《山人勸酒》 6、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白居易《憶江南詞三首》 7、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陶淵明《雜詩人生無根蒂》 8、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9、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戴敏《初夏游張園》 10、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李白《行路難其一》 11、青史幾番春夢,紅塵多少奇才。朱敦儒《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滿》 12、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阿魯威《蟾宮曲問人間誰是英雄》 13、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李賀《致酒行》 14、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孟浩然《過故人莊》 15、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16、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高翥《清明日對酒》 17、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18、誰問旗亭,美酒斗十千。賀鑄《行路難縛虎手》 19、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20、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杜甫《客至》 21、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22、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李白《客中行》 23、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李白《行路難其三》 24、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鮑照《擬行路難其四》 25、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白居易《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26、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韋應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27、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是、少年游。劉過《唐多令蘆葉滿汀洲》 28、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李商隱《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 29、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李白《結客少年場行》 30、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登高》 3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飲酒其五》 32、把酒對斜日,無語問西風。楊炎正《水調歌頭把酒對斜日》 33、落花狼藉酒闌珊,笙歌醉夢間。李煜《阮郎歸呈鄭王十二弟》 34、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35、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陶淵明《飲酒其四》 36、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韋莊《菩薩蠻勸君今夜須沈醉》 37、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杜耒《寒夜》 38、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杜甫《曲江二首》 39、遙知湖上一樽酒,能憶天涯萬里人。歐陽修《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 40、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41、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李賀《將進酒》 42、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辛棄疾《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 43、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杜甫《春日憶李白》 44、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黃景仁《綺懷》 45、酒濃春入夢,窗破月尋人。毛滂《臨江仙都城元夕》 46、晴煙漠漠柳毿毿,不那離情酒半酣。韋莊《古離別》 47、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李賀《將進酒》 48、莫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49、自歌自舞自開懷,且喜無拘無礙。朱敦儒《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滿》 50、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51、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52、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宋祁《玉樓春春景》 53、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陶淵明《飲酒其五》 54、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王翰《涼州詞二首其一》 55、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56、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渭城曲》 57、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許渾《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58、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蘇軾《定風波三月七日》 59、衣上征塵雜酒痕,遠游無處不消魂。陸游《劍門道中遇微雨》 60、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馮延巳《長命女春日宴》 61、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許渾《謝亭送別》 62、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63、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64、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65、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卓文君《白頭吟》 66、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王維《送別》 67、花無人戴,酒無人勸,醉也無人管。黃公紹《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針線》 贊美草的詩句 1、江春不肯留歸客,草色青青送馬蹄。劉長卿《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 2、草不謝榮于春風,木不怨落于秋天。李白《日出入行》 3、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戴叔倫《蘇溪亭》 4、一叢香草足礙人,數(shù)尺游絲即橫路。庚信《春賦》 5、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6、深庭秋草綠。柳惲《搗衣詩》 7、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杜甫《旅夜書懷》 8、雨中草色綠堪染。王維《輞川別業(yè)》 9、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韓愈《游城南晚春》 10、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11、一番桃李花開盡,唯有青青草色齊。曾鞏《城南》 12、柳絲裊裊風繅出,草縷茸茸雨剪齊。白居易《天津橋》 13、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盧綸《塞下曲》 14、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楊萬里《暮熱游荷池上》 15、微質已知煩雨露,寸心終欲報春暉。李綱《詠草》 16、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陶淵明《歸園田居》 17、花易凋零草易生。蘇舜欽《題花山春壁》 18、獨倚欄干凝望遠,一川煙草平如剪。謝逸《蝶戀花》 19、芳草有情皆礙馬,好云無處不遮樓。羅隱《綿谷回寄蔡氏昆仲》 20、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21、春盡雜芳歇,夏初芳草深。白居易《首夏南池獨酌》 22、兒童不知春,問草何故綠。袁枚《偶作五絕句》 23、細草愁煙,幽花怯露,憑欄總是銷魂處。晏殊《踏莎行》 24、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劉禹錫《烏衣巷》 25、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6、色嫩似將藍汁染,葉齊如把剪刀裁。徐夤《草》 27、野花向客開如笑,芳草留人意自閑。歐陽修《再至西都》 28、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李叔同《送別》 29、勁草不倚于疾風,零霜則變;青葵善迎于白日,宇曖斯迷。王夫之《連珠》 30、葉舒春夏綠,花吐淺深紅。李嶠《萱》 3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劉禹錫《陋室銘》 32、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墻。張繼《洛陽作》 33、嫩綠柔香遠更濃,春來無處不茸茸。明楊基《春草》 34、杜康能散悶,萱草能忘憂。白居易《酬夢得以萱草見贈》 35、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陶淵明《桃花源記》 36、花如解語迎人笑,草不知名隨意生。李彭《春日懷秦髯》 37、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余花落處,滿地和煙雨。林逋《點絳唇》 38、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39、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辛棄疾《鷓鴣天代人賦》 40、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蘇軾《蝶戀花》 41、恨如芳草,萋萋刬盡還生。秦觀《八六子》 42、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張九齡《感遇》 43、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李商隱《晚晴》 44、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梅堯臣《蘇幕遮》 45、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46、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47、庭草根自淺,造化無遺功。低徊一寸心,不敢怨春風。曹鄴《庭草》 48、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團扇。何遜《與蘇九德別》 49、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無名氏《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50、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風霜早。劉俁《詩一首》 51、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籠而可悅。歐陽修《秋聲賦》 52、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 53、勁草不隨風偃去。范仲淹《歐伯起相訪》 贊美江河的詩句 贊美江河的詩句 1、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逋之任蜀州》 2、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3、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4、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5、山隨平野盡,江入大江流。 6、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7、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8、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9、旦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赌咎m辭》 10、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 11、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顴雀樓》 12、三萬里河東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13、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14、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夏完淳《別云間》 15、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16、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17、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18、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夏日絕句》 19、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20、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21、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22、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23、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劉禹錫《浪淘沙》 24、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劉禹錫《望洞庭》 贊美菊花的詩句 贊美菊花的詩句 1、獅龍氣象竟飛天,再度輝煌任自威!淡巷濃街香滿地,案頭九月菊花肥。 2、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3、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 4、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5、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6、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7、靈菊植幽崖,擢穎凌寒飆。 8、露凝霜重漸傾欹,宴賞才過小雪時。蒂有余香金淡泊,枝無全葉翠離披。 9、秋霜造就菊城花,不盡風流寫晚霞;信手拈來無意句,天生韻味入千家。 10、名種菊逾百,花開麗且妍。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11、粲粲黃金裙,亭亭白玉膚。極知時好異,似與歲寒俱。 12、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13、烏沙漉酒后,掛在菊花枝。 14、零落黃金蕊,雖枯不改香。深叢隱孤芳,猶得車清觴。 15、秋無尋處,認碎陰滿地,還共秋住。寄韻籬根,搖月籠云,也是蕭疏風趣。 16、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17、每恨陶彭澤,無錢對菊花。 18、物性從來各一家,誰貪寒瘦厭年華?菊花白擇風霜國,不是春光外菊花。 19、寒芳留照魂應駐,霜印傳神夢也空。珍重暗香休踏碎,憑誰醉眼認朦朧。 20、一叢寒菊比瓊華,掩映晴窗動綠紗 21、籬畔秋酣一覺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莊生蝶,憶舊還尋陶令盟。 22、廊下階前一片金,香聲潮浪涌游人。只緣霜重方成杰,梁苑東籬共古今。

贊美酒的詩句

4,李白愛喝的究竟是什么酒

文丨劉東產地不同、傳承各異的中國酒,構成了風味繁多、品不勝品的龐大系列,向人們訴說著華夏民族賡續(xù)歷史的久長,和生息地域的廣闊。人們只要看一看古往今來那些誘人的酒名,什么劍南燒春,杭州秋露白,山西羊羔酒,潞州珍珠紅,相州碎玉,西京金漿醪??便會胃口頓開,甚至有幾分醺醺然了。彌足慶幸的是,盡管歷經數(shù)千年風雨的洗汰,那中間的許多名酒卻并未失傳。像曹操所謂“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中的杜康酒,李白所謂“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中的蘭陵酒,杜牧所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中的杏花村汾酒等等,至今還在發(fā)出透著詩意的酒香,使人們?yōu)橹怼H绻麖馁|地和口感上講,這些歷時悠久的傳統(tǒng)名酒,以及許多后來居上的當代名酒,當然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妙處。大曲醬香型的茅臺酒、郎酒;大曲清香型的汾酒、西鳳酒;大曲濃香型的五糧液、劍南春、瀘州老窖、古井貢酒、洋河大曲;藥香型的竹葉青,以及黃酒中的紹興加飯、花雕等等,均為其中極上品。但可惜的是,即使筆者是最擅知味的品酒師,也不大可能把自己在品嘗這些美酒佳釀時的奇妙味覺享受借文字道出,以邀讀者共享。所以,本文著墨的側重點,毋寧在于中國人飲酒時所形成的獨特“酒文化”。毫不夸張地說,這種圍繞杯中物所形成的特殊行為模式和文化氛圍,比起中國酒的獨特口感來,更具有地道的中國味道。而且,飲酒文化之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過程,也正是不斷嬗變的中華文明史的一個縮影。飲酒方式之所以能夠隨著歷史的演進,而被納入不同的文化范式之中,賦予不同的文化涵義,實與酒的自身特點有關?!墩f文》上對“酒”字有兩種解釋:一曰“就也”——“就人性之善惡”;二曰“造也”——“吉兇所造起也”。這當然不足以說明“酒”字的真正起源,因為“酒”字最早通“酉”字,其字形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顯出了與陶罐的密切關系。不過,若就“酒”本身的性質而言,許慎的上述解說卻有相當?shù)牡览?。所謂“就人性之善惡”,包含著這樣一層意思:酒乃是一種助興之物,它并不能改變人們原有的心態(tài),而只能通過對神經中樞系統(tǒng)的刺激來增強這種心態(tài)。欣喜的時候,會覺得“白日放歌須縱酒”(杜甫:《聞官軍收復河南河北》);抑郁的時候,又會覺得“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I樓餞別校書叔云》);發(fā)奮的時候可以像蘇舜欽那樣“漢書下酒”;頹廢的時候,又可以像陶潛那樣掛印酒隱。而所謂“吉兇之造起也”,則可借藥圣李時珍的下述說法作為注腳——“酒,天之美祿也。面曲之酒,少飲則和血行氣,壯神御寒,消愁遣興;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亡精,生疾動火。邵堯夫詩云,‘美酒飲教微醉后’,此得酒之妙,所謂醉中趣,壺中天者也。若夫沉湎無度,醉以為常者,輕則致疾敗行,甚則喪邦亡家而殞軀命,其害可勝言哉!”盡管人的酒量有大小,但現(xiàn)代醫(yī)學證明,當血液中酒精濃度達到0.05%—0.1%時,會對人的神經中樞系統(tǒng)起興奮作用,使人欣快輕松,而當血液中酒精濃度上升到0.2%—0.3%時,又會對人產生抑制作用,使人爛醉不醒,這一規(guī)律人們概莫能外。正因為酒可以對人產生這樣復雜多變的作用,便使它足以充任具有多重闡釋可能的文化信息載體,來適應人類各個文明階段的不同需要。中國酒究竟為何人所發(fā)明,已難于確考。傳統(tǒng)酒業(yè)供奉的祖師爺,一般為杜康和儀狄,正如晉代江統(tǒng)《酒誥》所云:“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云儀狄,一曰杜康。”不過,細究起來,上述說法卻多屬以訛傳訛。宋代高承《事物紀原》已云:“不知杜康何世人,而古今多言其始造酒也?!惫靡罎h代許慎《說文》“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的說法,這位杜康也只是夏朝第五代的君王,比向夏禹進貢“旨酒”的儀狄晚了許久,根本不可能是酒的發(fā)明者。再進一步說,那位和大禹同時的儀狄,亦只生活在四千年前左右,比起五千多年以前的龍山文化早期的酒器來,也晚了一千多年,同樣不可能是酒的開山祖。一追溯到五千多年前,讀者們便自然會想到,那時候尚沒有出現(xiàn)文字記載。所以,無論是誰首創(chuàng)了酒,后人都無從知悉了??梢约s略推斷的只是:考慮到酒的發(fā)現(xiàn)并不困難(如《酒經》所謂“空桑穢飲,醞以稷麥,以成醇醪,酒之始也”),又考慮到“酒”字原型與陶罐的關系,中國酒的誕生決不會比原始陶業(yè)的出現(xiàn)晚太久,應在至少六千年以前。所幸的是,就本文而言,弄清酒的確切肇始年代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尚可以準確地知道,酒一經形成,便對華夏民族的性格產生了巨大影響。有關酒和民族性格的問題,受到了文化人類學家的重視。露絲·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中甚至據(jù)此把原始文明分為兩類——“酒神型的”和“日神型的”;她說,在酒神型的文明中,“人們用喝發(fā)了酵的仙人掌果汁的辦法在禮儀上獲得那種對他們說來是最有宗教意義的受恩寵狀態(tài)。??在他們的習慣做法和他們的詩歌中,喝醉酒和宗教信仰是同義詞。喝醉酒能把那種朦朧的夢幻和明察洞鑒混而為一。它使整個部落感到一種和宗教信仰相關的興奮”。以這種標準來區(qū)分,華夏文明的最初階段,正可以說是一種“酒神階段”。歷史殘留的材料表明,商人相當迷信原始巫術,而這種盛行的巫風恰恰又是和飲酒之風密不可分的。據(jù)羅振玉等人考證,甲骨文和金文中與施行巫術有關的“祭”、“奠”、“禮”等字,均從“酒”中脫出。之所以如此,又正如張光直在《商代的巫與巫術》一文中所推測的:“酒也是一方面供祖先神享用,一方面也可能是供巫師飲用以幫助巫師達到通神的精神狀態(tài)的?!闭驗檫@樣,在后人心目中,夏、商兩代,尤其是后者,既是迷信天命的朝代,又是醉生夢死的朝代,就有了合乎邏輯的內在聯(lián)系。根據(jù)傳說,夏末的亡國之君桀,嘗造“酒池”以取樂,其酒池可以運船,糟堤可以望十里(《新序·刺奢》)。而商末的亡國之君紂,則造“肉林”以資“長夜之飲”,“令男女裸而相逐其間,是為醉樂淫戲??”(《論衡·語增》)。更有甚者,《尚書·酒誥》上講,不僅商王“惟荒腆于酒”,就連臣民也“庶群自酒”,以至于腥氣傳到了天上,“故天降喪于殷”。究竟殷商是否純因酒而誤國,似還有待討論。不過,這個處在“酒神階段”的國家上上下下一片迷狂,醉心于原始宗教,并因而敗給了另一個較為清醒理智的國家——周,卻是不成問題的。由于“殷鑒不遠”,深懷憂患意識并希望以德配天的周人,便更少執(zhí)迷于需要狂熱體驗的宗教境界,而更多地關切需要去冷靜處理的人事。緣此,借馬克斯·韋伯的術語來說,“巫魅”便被大大地“祛除”了。正是在這種思維方式的蛻變中,必然地出現(xiàn)了周公的“制禮作樂”。從此,既然強調以“禮”所蘊含的理性、規(guī)范、節(jié)制去統(tǒng)攝“樂”,“樂”字所蘊含的感性歡悅便不再意味著放縱、陶醉和沉迷于自由狂想,而是意味調諧、中和和從心所欲不逾矩。李澤厚曾在《華夏美學》中指出:“即使不說‘禮樂’傳統(tǒng)是日神型,但至少它不是酒神型的?!币笾苤H這種從“酒神型”到“非酒神型”的轉變,是中華文明在文化基因上的一次突變,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華夏民族的精神風貌,塑造了許多在現(xiàn)在看來是“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的性格特征。不過,又有誰能想到,這種在文化類型上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竟是和當時人們對小小的酒的態(tài)度轉變分不開的呢?!稇?zhàn)國策·魏策二》中記載,魯君(一作魯共公)在酒席間說:“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這故事的內容很可能是假托的,作為國家的首創(chuàng)者,大禹還不太可能具備“亡國”的歷史經驗。不過,魯君講故事這件事本身,卻可以當作信史來讀,因為它的確符合“酒神階段”之后人們對酒的普遍警覺。在剛才提到的《酒誥》中,周公明確要求人們“無彝酒”、“飲惟祀”,希望把過去常常破壞人們思考力和意志力的酒嚴格限制在舉行祭禮的特定場合,以便把人們的行為舉止乃至思想感情統(tǒng)統(tǒng)納入禮的規(guī)范。從這種精神出發(fā),周朝發(fā)展出了酒禮,如《禮記·樂記》所云:“豢豕為酒,非以為禍也,而獄訟益繁,則酒之流生禍也。是故先王因為酒禮。一獻之禮,賓主百拜,終日飲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之所以備酒禍也。”時至今日,透過《儀禮·鄉(xiāng)飲酒禮》的規(guī)定,我們尚可依稀看到舉行這種“一獻之禮”的完整過程。根據(jù)楊寬《“鄉(xiāng)飲酒禮”與“饗禮”新探》一文的梳理,它分為六個階段:一曰謀賓(商謀賓客名次)、戒賓(告知賓客)、速賓(催邀賓客)、迎賓之禮;二曰獻賓(賓主相互敬酒)之禮;三曰作樂(分升歌、笙奏、間歌、合樂四階段);四曰旅酬(按尊卑秩序依次相酬);五曰無算爵、無算樂(不斷飲酒作樂,醉而后止,盡歡乃罷);六曰送賓及日后的拜謝。這種鄉(xiāng)飲酒禮的古風曾為士大夫們長期傳承,以至于我們在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中還可以看到這樣的場面。一般人或許會以為,那不過是一大套繁文縟節(jié)罷了。但據(jù)傳說,大哲學家孔子一眼便看穿了那背后的兩個相互依賴的要點:其一是能明確“貴賤”、“弟長”之類的等級秩序;其二是能使人“和樂而不流”,“安燕而不亂”。這兩者綜合起來,差不多已經是“禮樂文化”的全部精義所在了,故而孔子又說,“吾觀于鄉(xiāng)(飲酒禮),而知王道之易易也”(《禮記·鄉(xiāng)飲酒義》)。從本文的角度來看,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一旦過去那種醉醺醺的文化模式隨著文明的進程而被否定,酒本身也就被賦予了新的價值內涵,以執(zhí)行新的文化功能。它所造成的形神相分的欣快幻覺,不再被用來謀求人與神的相通,而轉過來被用于化解人與人的隔膜和差別。盡管等級是森嚴的,禮法是刻板的,但只要循規(guī)蹈矩,人們畢竟可以相安無事地飲酒作樂,盡歡而散。在這里,適度的酒精仍足以給人帶來快樂,只不過它已變成了一種理性限度之內的快樂,而不是非理性的快樂。讀者們真要為酒對各種文化要求的廣泛適應性而稱奇了。不過,更絕的是,即使在同一個文明結構中,甚至在同一場合下,只要語境一轉,酒的意味也可能大大不同。這方面最極端的例子,要數(shù)《周禮》中的初看不無矛盾的規(guī)定——鄉(xiāng)大夫的職責,是每三年查考一次人們的德行道藝,并舉辦鄉(xiāng)飲酒禮向選出的賢者、能者致敬;而閭胥的職責,竟又是在舉行這類禮儀時,向失禮者處以罰酒(乃至鞭撻)。簡直是眼睛一眨,酒味兒就魔術般地變了。酒居然被同時賦予如此截然相反的兩種涵義,似乎叫人難以理解。然而細究起來卻不難發(fā)覺,酒的賞罰功能都是從禮樂文明的同一種邏輯中推出的。問題的關鍵在于:一方面,禮法規(guī)定,凡表示尊敬,“必上玄酒(兌了水的酒)”,而“唯饗野人旨酒(醇酒)”;另一方面,禮法又規(guī)定,敬酒時用較小的爵,罰酒時用較大的(據(jù)《考工記》、《釋文》等,這兩種酒器的容量之比為1升:5斗或1升:7升)。原來,從制禮作樂者的角度來看,既然對酒的誘惑和危害保持理性的節(jié)制和警惕,實乃文明的標志,那么,強迫一個人用照后人看來簡直是專門盛酒的大酒器(容庚即持此說)來過量地飲濃酒,使之在行為舉止上野蠻地逾越了中庸的尺度,那不啻一種羞辱性的懲處。在鄉(xiāng)飲酒禮的特定場合,這種因受罰而導致的肉體與精神上的雙重苦痛,的確和別人其樂融融地以小杯品淡酒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尚秉和曾在《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中列舉了《禮記》、《晏子春秋》、《淮南子》、《世說新語》中以酒為刑、罰的事例,并困惑地說:“夫酒者人所喜歡,而以是為罰,且以酒代刑,倘遇嗜飲者,不愈得意乎?然其風至今未已。此等習慣殊不可解已。”可現(xiàn)在,有了上文的分析,我們已經知道,這種“敬也飲酒罰也飲酒”的習俗,實乃中國人源自禮樂傳統(tǒng)的特異古風,與他們對酒的警惕和節(jié)制有關。當然,真正以酒為刑的做法,以后慢慢地絕跡了。不過,其流風所被,仍使中國人在后世養(yǎng)成了相互勸酒、派酒的習慣。正因為人人都要對酒保持節(jié)制,所以他們偏又要彼此太過殷勤,甚至軟硬兼施地勸酒,看看究竟有誰被打破了防線,因不勝酒力而出乖露丑。這種以談笑之資為目的的小小惡作劇,正是以酒為罰的古禮之孑遺和積淀,也是最最中國化的文化情結(設想若有一位俄羅斯人同席,他準會正中下懷地將此全當好意來領教)。毋庸諱言,這種勸酒之風經常會演成不可開交、大傷和氣的灌酒、鬧酒、斗酒,而流為一種中國特有的陋俗。不過,這種帶有一點兒強迫性的飲酒方式,卻也翻出了各種各樣妙趣橫生的酒令。舉凡射箭、投壺、猜拳、下棋、詩詞、對聯(lián)、笑話、謎語等等,均成了助興佐飲的游戲。這類嬉戲的場面,當然有雅俗之分,前者如李白的“如詩不成,罰以金谷酒數(shù)(三斗)”,后者如《紅樓夢》中薛蟠的“女兒樂??”。但無論如何,嚴峻莊重的古禮在這里已經變成了輕松喧鬧的行樂,盡管輸者仍要在哈哈大笑聲中心甘情愿地被“?。P)以大白(杯)”。只可惜,恰恰是在這“沒有不散的筵席”前,古人又油然興嘆,人生的歡樂聚會是何等有限而短暫——“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本壌耍浅鲇趯Ω∈乐畾g娛的依戀和執(zhí)著,反而在中國歷史上樂極生悲地逼出了海德格爾式的存在主義主題。而無巧不巧,由于酒本身的廣泛適應性,這種因關切死亡而導致的對生命的自覺恰恰又是和它緊緊聯(lián)在一起的:“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古詩十九首》)“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保ɡ畎住秾⑦M酒》)“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保ㄌK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漢魏以后,這些名句一直在回旋的共同音調是十分復雜的——既因酒所帶來的歡樂而慨嘆人生如寄,又因對青春不再的憂思而更要開懷暢飲。酒在中國文化史中的內涵又被大大深化了。如果說,在夏、商兩朝,它主要被借以加強人與神之間的聯(lián)系,而在西周一代,它主要被用來加強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那么,經過了魏晉文人的發(fā)掘,它的主要功用則在于幫助體驗人和本己的關系。此時,酒之所以能促使人掙脫種種社會的羈絆而贏得自由的心態(tài),如晉人張翰所謂“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時一杯酒”。再如李白所謂“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那倒未必是因為受酒精的麻醉而產生了莊子式的超越有待世界的幻覺,而是因為受飲酒的啟發(fā)而領悟了個體生命的本真性和不可替代性。且讓我們再引兩首詩看:“擾擾馳名者,誰能一日閑?我來無伴侶,把酒對青山?!保n愈《把酒》)“日日無窮者,區(qū)區(qū)有限身。若非杯酒里,何以寄天真?”(李敬中《勸酒》)照這樣子喝酒,真可以說是越喝越清醒了!本文選自《中華文明讀本》,原題目《飲酒文化》譯林出版社《中華文明讀本》葛兆光、閻步克、高名潞、陳平原等60位文史大家81篇解讀文章一部中華文明的百科全書主編:劉東定價:88出版年月:2017-05ISBN:978-7-5447-6898-6

推薦閱讀

法國粉紅香檳價格(法國酩悅粉紅香檳價格)
熱文